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8 3:53: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试卷分为I卷和II卷。I卷100分,II卷20分。

3.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I卷(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名句、文化常识填空。(9分)

(1)行远必自尔, ▲ 。《礼记·中庸》。 (2) ▲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4)《次北固山下》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的句子是: ▲ , ▲ 。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句里的“此事”指:“ ▲ ,

▲ 。(用词中原句回答)

(6)科举时代殿试第一名为 ▲ 。在古代,“鸿雁”往往是 ▲ 的代称。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蓦( )然回首,我仿佛认出了两年前的自己: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掷( )下一串雪团般四处bèng jiàn( )的青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不胜凉意。……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蓦(▲ )然 掷(▲ )下 bèng jiàn ( ▲ ) ..

(2)找出划直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将它改正: ▲ 改为 ▲ 。(1分) (3)文中划浪线句中“不胜”的意思是: ▲ 。(1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道题经老师一讲,他茅塞顿开,马上找到了答案。 ....

B.广场上的喷泉随音乐的变化变换不同的造型,远远看去,真是烟波浩淼,美不胜收。 ....C.西场古称“蓉塘”,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发达,是江苏省文化名镇,著名书法之乡。 ....D.每一件成品都给人以浓烈的艺术享受,使人叹为观止。 ....

1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个人如果拥有了理解能力,就等于拥有了一切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B.提高市民的素质问题,是我们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首要任务。 C.实现“中国梦”,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D.王老师是新调入我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5.下面四个句子原是一段,它的正确语序是(2分)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6.走进中国传统节日。(5分)

(1)在括号里填写诗词所描写的这个节日的习俗。(2分)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 )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 )

(2)再写出一个传统节日的名字,并写出描写这个节日的古诗词一句(试卷中出现的诗句

除外)。(3分)

节日名称: ▲

诗句: ▲ , ▲ 。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 十五夜望月》,完成7一8题。(共5分)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 8.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3分)

▲ ▲ (二)阅读古文,完成9—12题。(11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

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

2

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虎求百兽 ▲ .

(《战国策·楚策一》)

(2)使我长百兽 ▲ .(4)见之皆走 ▲ .(2)故遂与之行 ▲ .10.翻译句子。(2分)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译文: ▲ 11.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虎求百兽而食之

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C.故遂与之行

D.兽见之皆走

12.这是成语 ▲ 的内容。说一说这一故事的寓意。(3分)

▲ , ▲ 。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5题。(8分)

⑴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⑵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⑶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 1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 ▲ 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划线句子的妙处(4分)

▲ ▲ 15.选文写出了“我”的心情变化,用简洁的词语写出变化过程。(2分)

(四)阅读冰心的《腊八粥》完成16—18题。(11分)

3

沉 学科网]静 腊八粥

⑴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⑵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⑶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⑷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⑸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⑹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16.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连在了一起?(4分)

4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6udb0kina2ubi87rwu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