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教育资料
过程与方法:
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以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可以利用影子推断时间。 会自己制作太阳钟。 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了解古代计时工具,但不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学生能够大概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
层次3:学生能够清楚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 探究能力:能够制作太阳钟。 层次1:不能够制作太阳钟。 层次2: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制作太阳钟。 层次3:学生能够自己制作太阳钟。
教学材料:硬纸板、双面胶、铅笔 层次2: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出示几种影子,让学生估计为后面做铺垫。 当时的时间 探索和调1、刚才你们是如何根据影子来1、引起学生思考 查 推断时间的呢? 2、你们知道哪些用影子来推断2、以古代的计时工具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时间的例子?全班交流。 引发学生思考,为后 面制作太阳钟做铺3、如果让你自己制作一个太阳垫。 钟,你打算怎么做?小组讨论。 3、通过讨论, 思考,学生对太阳钟 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 思考,再进行制作, 在制作的时候,可以4、制作太阳钟。 教师把钟面复印给 学生进行制作。 回顾和解1、用自己所做的太阳钟进行实1、应用。 释 际检测时间。 2、课后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2、为后续学习做铺利用自然规律推断时间。 垫。
课后反思: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 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这不仅培养孩子 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第三课 昼夜交替 过程与方法:
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的成因。
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 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层次2: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但不能体会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过程
层次3: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并能体会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探究能力: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1:不能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3: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教学材料: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如果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引起学生思考。 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探索和调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同1、将时间与地球、太阳建立查 一时刻,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时间不起联系。 一定一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2、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 拟实验。 3、实验的时候注意地球自转的方2、用实验和前面的问题建立向,并注意观察
配套K12教育资料
配套K12教育资料
同一时刻,地球上联系。 不同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找出不同时间的国家例子。 4、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回顾和解1、课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极昼”、1为后续学习留有余地 释 “极夜”的现象。
课后反思: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科学知识,知道更多的科学人物及小故事。 第四课 昼夜交替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意识到如实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规律。
能够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
层次2: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但不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层次3: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知道月相变化
配套K12教育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