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学案
福州 程秀华
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二、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____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三、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
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取样原理: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原理:
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可以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用______________采集,在诱虫
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白炽灯;② 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
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___________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
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 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 ___的群落。
后者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
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 、很少”等等
四、实验过程
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计划
①准备材料用具:取样器、花铲、塑料袋、瓷盆、解剖针、镊子、吸虫器、显微镜、70﹪的
酒精、剪刀、笔、标签等。 ②制定计划表
3.实施计划
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准备:(P76)环境考察→制作取样器(容积100ml)
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与
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3)采集小动物:使用 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4)观察和分类并记录
①可借助有关的 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 ②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可用放大镜或实体镜或 镜观察并记录
1
(5)统计和分析。
方法 名称 动物名称 记名计算法 门 纲 数量 个数 个∕m2 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数 目测估计法 动物名称 门 纲 个数∕m2 多度 结论
五.课后讨论: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六、练习
1、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土壤动物的抽样调查数据。物种丰富度可表示为 D=(S-1)∕㏑A,S表示物种数,A表示总个体数。请根据下表调查的情况,统计该地物种丰富度。 项目 捕获量 物种丰富度 2、. 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鼠妇 34 蚯蚓 6 马陆 40 跳虫 108 蜱螨 59 线虫 155 甲虫 11 A. 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 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3、(2006江苏)、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热光源 冷光源 电热板 土样 土样 土样 土样
筛网 筛网 筛网 筛网
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 土壤动物
收集瓶 收集瓶 收集瓶 收集瓶
A B C D
2
答案:二分解
三2、取样器取样、简易采集法:、 3、趋暗、趋湿、避高温、吸虫器、酒精 3目测估计法、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少
四、1、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塑料袋、地点、时间 3、诱虫器
4、动物图鉴、
五、答: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进行改进。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 六、1、D=(S-1)∕㏑A=6/㏑413=0.9961,2、C 3、A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