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
1. 要点:
①总供给是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是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达到的总产量。
②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的过程可以表述如下: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影响实际工资变动,进而影响劳动需求和供给的数量变动,实际就业量因此而变动。其中,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由于实际就业量的变动,最终影响总供给量变动。如果技术条件和其他条件不变,总供给是就业量的增函数。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Nd?Ns??WW???P??N?Nd?Nd()??Y?Y?f(N)?
PP???Ns?Ns(W)??P???其中:Nd为劳动需求,Ns为劳动供给。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是基于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均衡和货币工资曲线完成的。 ③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根源于劳动市场完全竞争和货币工资完全伸缩性。
当劳动市场处于均衡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时,实际工资处于均衡实际工资水平,收入处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
在名义工资既定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引起劳动的需求数量大于劳动的供给数量。由于劳动市场的完全竞争性和货币工资的完全伸缩性,货币工资将上升,直至实际工资再度达到均衡实际工资时为止。由于实际工资不变,实际就业量也不变,从而收入不变(仍为充分就业收入)。
反之, 在名义工资既定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导致实际工资上升。引起劳动的供给数量大于劳动的需求数量。由于劳动市场的完全竞争性和货币工资的完全伸缩性,货币工资将下降,直至实际工资再度达到均衡实际工资时为止。由于实际工资不变,实际就业量也不变,收入仍为充分就业收入。
可见,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动,由于名义工资能够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作相应的变动,使实际工资始终处于均衡实际工资水平,从而实际就业量和实际收入始终没有变动。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在任意价格水平上的总供给是既定的,总供给曲线对价格水平无弹性,是一条垂直于总收入轴的垂线。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之所以叫做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因为在长期,所有市
场都是出清的,实际就业量一定等于均衡和充分就业量,从而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收入。
④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表明,长期中的实际产量主要是由充分就业的生产要素决定,而不由价格水平决定的,价格与工资的调整总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基础相互协调进行的。
2.要点:
主流经济学派认为,滞胀的形成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对总供给的不利冲击。如图所示,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提高)而急剧地向上移动到AS′,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价格上升的同时,产出从Y下降到Y′。经济就经历了双重的不良后果:低产出和高价格。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并存,表示经济处于滞胀阶段,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一起的状态。
Y’ Y P P 价格水平潜在产出Yf AS’ AS E’ 以工资上涨为例:如果劳动供给是完全垄断的(即只有一个工会,所有工人都是工会会员),于是货币工资绝对向下刚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并且真的实现了这一要求。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货币工资的提高使实际工资提高,必将降低对劳动的需求,最终降低实际就业量和总供给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的减少意味着总供给曲线的左移。
(五)计算题
1.解:根据已知的IS、LM的方程,可以得到总需求曲线的方程为:
P’ E AD Y 0.145-0.0000185Y+0.00005G=0.00001625Y-0.0001M/P 1660000?200G?400整理得到: Y?139MP
名义货币供给量和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将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名义货币供给量和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将使总需求曲线左移。
2.解:对于社会生产函数Y=F(K,L),由于规模报酬不变,则有
Y11???F?K?,L?? LLL??即
Y?K??F??。显然人均产量Y/L唯一地取决于人均资本量K/L。 L?L? 3.解(1):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600-50P=500,则P=2故供求均衡点的收入和价格组合为:(2,500)。
解(2):如果总需求上升10%。即
'YD?YD(1?10%)?(600?50P)(1?10%)?660?55P
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660-55P=500,则P=32/11.供求均衡点的价格和产量组合为:(32/11,500)。
4.解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价格,即:P·MP=W。因此,P(14-0.08N)=W决定劳动需求量。当P=1时, 单位劳动的名义工资为4、3、2、1美元时,劳动需求分别为:
名义工资 劳动需求 4 125 3 137.5 2 150 1 162.5 解(2):根据P(14-0.08N)=W,可得劳动需求函数为: N?175?12.5(W) P解(3):当P=2时,根据(2)中的劳动需求函数即可求出不同W水平下的N:
名义工资 劳动需求 4 150 3 156.25 2 162.5 1 168.75 解(4):从上面的计算中可看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上升即实际工资的减少会使劳动需求量增加。
5.解(1):P=1时,把W的值代入劳动供给方程NS=140+5(W/P),则有:
名义工资 劳动需求 解(2):同理,若P=2,则:
名义工资 劳动需求 4 160 3 155 2 150 1 145 4 150 3 147.5 2 145 1 142.5 6.解(1):当价格水平P=1时,将已知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函数联立:
??W?N?175?12.5????D?P? 求解得到:?N?100 ??W???W?6?NS?70?5????P??当P=1.25时,同理得到: ??N?100
?W?7.50 解(2):从解(1)中可看出,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不受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无论P=1还是P=1.25,均衡就业量都为100单位。故短期产出为:
y=14N-0.04N2=1400-400=1000
也与价格无关。 7.解:
?Y?C?I?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C?0.8Y?50 整理得到:r?50?0.1Y
?I?0.1Y?r??M?L1?L2200??0.2Y?40r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L1?0.2Y 整理得到:P?L??40r?2由上两式得到:
2001000?1??4.2Y?2000 即:Y???10? P21?P?8.解(1)产品市场均衡状态为:
?Y?C?I?G?C?0.75?Y?T??120? 整理得到:r?0.632?0.00025Y ?I?500?4000r??G?T?48?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