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题研究初显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教育,在内容上分清层次,在目标上区别层次:低年级以自我规范为主、中年级以自我调整为主、高年级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为主。在手段上:采取系统目标和分层教育相结合、榜样示范和整体提高相结合、愉快活动和严格训练相结合、规章制度和检查激励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探索,我校召开了德育现场会,经验被推广。学校被命名为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特色的“东城区实施素质教育特色校”,课题主要成员多次被邀请在全区小学介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并在全区班主任培训中传授经验,兄弟区县及外省市的小学也慕名来我校参观学习。 五、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层次性、系统化教育,就是把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一个按照一定的层次和内部联系组合成的整体去进行教育的过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层次性、系统化教育应该包括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系统化,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层次化,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科学化等内容。
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系统化。
任何一种教育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必须首先明确目标方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向和规格,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的选择和管理评价。我们以上级文件为依据,研究拟定出了不同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形成各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之间的相互街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
2、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层次化。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拟以上述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为依据,筛选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形成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科学化。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是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渠道。我们拟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途径为横坐标,以小学生不同年级为纵坐标,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层次性教育,形成一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立体途径系统,促进小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如果本研究继续延伸,可以形成系列的活动设计、效果检验标准、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建议和有效的实施策略。为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研究者,提供生动、具体的研究素材。 参考文献
《成功父母必读》孙云晓主编,华艺出版社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21世界教师和父母必读》周南照、孙云晓著,新华出版社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关鸿羽 2003.5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孙云晓 张梅玲 2004.1 《三说.德育》孙学策 2004.6
《好习惯,好人生》孙云晓 邹泓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2005.7 《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李文娟主编 九州出版社 2006.1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孙云晓 邹泓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5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