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缓控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4:57: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效单体,可选用此法制备微丸,其制备方法和机理与化学药品制备相同。 1.5.3 水中分散法

水中分散法是先将药物细粉分散在熔融的高级脂肪醇、高级脂肪酸和蜡质材中,再将其分散在热水中,乳化成O/w 型乳剂,经冷却,形成固体微丸的过程,适于水不溶性或难溶性药物微丸的制备。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 药物的性质;②载体的性质;③表面活性剂;④搅拌速度;⑤温度。 2 微丸辅料

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成型的发展和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口服缓释制剂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采用制剂手段并根据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和胃肠道的生理特性,延缓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度,达到缓释的目的。近年来,在缓释微丸中广泛使用的辅料有丙烯酸树脂及纤维素衍生物类等。 2.1 丙烯酸树脂类

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或它们的酯类以一定比例共聚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丙烯酸树脂可单独或混合用作骨架材料制备缓释制剂,选用不同性能的材料及其用量和添加致孔剂可调节骨架片的释药速率。目前,将丙烯酸树脂用作薄膜包衣材料的应用发展很快。 2.2 纤维素衍生物

羟丙基甲纤维素(HPMC)为纤维素衍生物。是目前国内外用量最大的药用辅料之一,HPMC可溶于胃肠液中,具有可压性好、流动性好、载药能力强及释药特性不受DH影响等优点,是缓释制剂系统中极重要的亲水载体材料。常用作缓释制剂的亲水凝胶骨架、薄膜包衣材料、粘合剂等。

乙基纤维素(EC)是应用最广泛的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之一,在药物缓释制剂中有多种用途,广泛用作缓释制剂的载体及包衣成膜材料等。经常单独或与亲水性辅料混合,使药物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缓控释体系。

2.3 交联聚维酮(Crospvidone,PVPP)

PVPP是一种超级崩解剂,依据粒度不同有多种规格。LIEW等以水为润湿剂,混合3种不同规格的乳糖制备PVPP空白微丸。研究表明,PVPP及MCC作用均类似于“分子海绵”,能保留水分对控制湿料中水的运动和分布起重要作用。在制粒、挤出、滚圆过程中,PVPP与水可发生吸附一释放一再吸附的作用。PVPP由人工合成,化学性质更稳定,批次间的差异比天然来源的MCC小,但主要缺点是价格较高[10]。 2.4 其它

5

增塑剂的选择对药物的释放及衣膜的性质都有较大的影响。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聚乙二醇、枸橼酸三乙酯等。在致孔剂方面,以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材料为微丸的成膜材料时,药物往往无法从丸芯中溶解渗透出来。常须在这些材料的包衣液中加入致孔性物质,来增加包衣膜的通透性,以获得所需释药速率的包衣制剂。常用致孔剂多为一些水溶性物质,如PEG类、PVP、蔗糖以及盐类等。 3 结语

由于微丸具有很多优点,使其在现代药品开发和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随着制备微丸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日益先进、微丸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各种薄膜包衣辅料的发展,促使微丸制剂成为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丰富固体制剂剂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微丸的发展还有赖于新型辅料的研究开发,现有研究还不能完全弄清缓控释微丸的释药机制,例如,在释药过程中衣膜中的孔道和“弹坑”的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阐释。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测定手段。 4 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专科生毕业生,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想要顺利完成这个论文是难以想象的。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周佳莉老师,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虽然周老师有繁忙的工作但仍多次询问我的研究进程并给予我亲切的关怀和精心的指导。周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她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次我要感谢要感谢大学三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打下的坚实专业知识的基础。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让我很好的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也让我终身受益匪浅,使我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上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1]卢芳,潘俊杰,桂菲菲。缓控释微丸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48-152 [2]张媚媚,韩珂,吴传斌。微丸压片工艺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2):128 [3]钱颖,崔京浩,繆文俊等。葛根素胃漂浮型缓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J]。中成药,2009,31(1):56

[4]刘彦生,王宪利,王刚等。硝苯地平缓释微丸的制备[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4):357

6

[5]刘彦生,李芳,刘红等。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胶囊的制备[J]。武警医学,2009,20(07):636 [6]刘扬,游本刚,周志杰等。去甲斑鳌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6):549

[7]秦屹,唐星。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微丸处方及工艺优化[J]。海峡药学,2008,20(6):24

[8]薛晓柏,邹梅娟,王悦等。萘普生钠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包衣液处方优化[J]。中国药剂学杂志,2009,7(4):255

[9]孟祥磊,王洪光。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 26(8):641-643

[10]刘元江,李高,沈灵佳等。微丸辅料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8,27(5):566

7

搜索更多关于: 缓控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的文档
缓控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71hz6mskp7e16g2fc1x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