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前探究案
预习目标:
1. 分析常用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并区分遗传性常用概念 2. 复习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 3. 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知识回顾
1.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其优点是: 、 、 ③培养周期
短、繁殖快;④后代数量多,结论可靠 等。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除了①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外,还有 、 、 。 思考:玉米、果蝇也通常被用作遗传学的实验材料,请说出他们的优点。
3. 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和相对性状的关系:
(1)相对性状中的“两同一不同”是指: 、 、 (2)等位基因的概念:位于一对 上, 位置上,控制 的基因。 4.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P:高茎×矮茎
↓
F1: 显性性状:F1中 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F1中 出来的性状
F2: 性状分离:在 后代中,同时出现 性状和 性状的现象 思考:如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5. 以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理解假说演绎法。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F1 ,F2 ↓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 存在
↓ ③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
(3) 方法 ;F1是 ,形成配子时成
↓ 对的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 得出结论 体细胞中,控制 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
相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分别进入 的配子中。
(5)绘制测交图解:
1
[思考]测交及测交的应用是什么?
6. 分离定律的实质(现代解释)
在 的细胞中,位于一对 上的 ,具有一定的 。生物体进行 形成配子时, 会随着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思考:基因分离定律的适应范围是哪些?
。 自我检测
1.下列四项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2.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生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为( )
A.9/10 B.3/4 C.1/2 D.1/4 3.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是否是纯合体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学案15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内探究案
[探究目标]
1. 掌握杂交的科学方法及说出遗传学的相关概念。Ⅰ 2. 举例说出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及分离定律的实质。Ⅱ 3. 举例说明分离定律的应用。 Ⅱ
探究一 杂交的科学方法及遗传学的相关概念
[典型例题1]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
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 ,母本是 。 (2)操作①叫 ,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应注意,时间上 ;操作②叫 ,此处理后必需用纸袋对母本进行 。其目的
2
是 。
【典型例题2】下列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拓展延伸]
1、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概念的含义及应用?
2、试用图解表示几种基因类型: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
[归纳总结]
1、人工授粉过程: 2、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对应训练1] [2013·新课标Ⅰ理综]若用玉米
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对应训练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探究二 假说演绎法的过程及分离定律的实质
【典型例题3】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
3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典型例题4】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归纳总结]
1、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 2、演绎的过程指的是 。 3、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孟德尔用的方法是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 和 。
4、用图解表示分离定律的实质
5、分离定律发生的时期 ,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 (填“是”或“否”)1:1。
[对应训练3]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探究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显、隐性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典型例题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典型例题6】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无芒×♀有芒(♂AA×♀aa) B.♂无芒×♀有芒(♂Aa×♀aa) C.♂无芒×♀无芒(♂Aa×♀Aa) D.♂无芒×♀无芒(♂AA×♀Aa) [归纳总结]
1、显隐性的判断:不同表现型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 ;相同表现型亲本杂交(自交),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 。
2、纯合子、杂合子判断:植物常用 法、动物常用 。 [对应训练4]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 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 分别为( ) A.顶生;甲、乙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