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7:23: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范要求。但测区不同部位的路线密度分布则应根据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矿化远景以及航空象片解释程度等而疏密有别。总之,观测路线的布置必修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以满足调查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又能发挥最佳效率为标准。

每一条观测路线的布置都应有既定的目的和任务。一般地说,经过航空像片的初步解释和踏勘之后,每条路线的内容都是预先设计好的。 2.地质观察点的布置原则及定位方法

观察点按其性质可分地质界线点、构造点、矿产点、水文点、地貌点等。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控制地质体空间位置;使原始资料编录条理化、系统化,控制各种地质资料间的联系以及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的对应吻合关系;便于原始资料的整理、查阅和检查工作质量。点的布置以有效地控制地质界线和各种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布置在填图单位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岩相明显变化处,岩体接触带、相带,矿体或矿化,断层、褶皱枢纽,有重要水文地质意义的井泉、地貌等处。等距离机械布点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大范围单一地质体中的控制点也是必要的,它是避免重要地质现象、矿产线索疏漏的一种措施 观察点定位应力求准确,图面误差不得超过1㎜。

常用的定点方法:

(1)目测法(也叫地形地物定点法)囱、桥、涵洞、孤立大树、凉亭、坟包、独立石等,选择其中离点位最近的一个地物,用罗盘定方向,目估点位与地物之间的实际距离,按比例在地形图上定出点位,这种方法相对粗糙,但在填图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沟谷或悬崖等不开阔处无法用后方交汇时,就更显出目测法的优越性了。

(2)后方交汇法:当地形特征不明显时则采用该方法。其原理是用前方已知地物点的方位来交汇未知点的位置。根据已知的三个地形、地物点用罗盘作后方交会。各点方位间的夹角不得小于45°。如三线交成一视差三角形,则取重心为点位(图3—8),或在此基础上再参照地形碎部特征标定。如果三角形太大,则要重新交汇。

图3-9 后方交汇法标定观察点位置

(3)用航空照片定点,转绘在地形图上。在森林覆盖区、高山峡谷等特殊地理条件下,可

25

适当采用罗盘定位,步测距离的极坐标定位,也可用空盒气压计测量相对高程进行间接校正,为保证精度应尽可能攀登临近高地,建立一些控制点对已定点位进行修正。

(4)GPS法:是利用遥感卫星定位测定仪,直接定量测定某点的经度、纬度或高斯坐标。具体方法参见GPS定位仪使用手册。

在目测法和后方交汇法选用已知地形、地物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的目标不能太大。如选尖山峰,而不能选平坦的山峰,否则方位不准、误差较大。 (2)选用的已知点与观测点之间距离不宜太远且要大致相等,如果距离悬殊过大,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3)选用已知点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于45(补角小于135)以减少绘图时产生误差。

0

0

(三)观察路线和观测点的密度定额

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密度定额是地质测量的质量标准。

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暂行要求》(试行稿)规定:“基岩区线距一般为400m-800m,点距一般为300m-500m。在有航片解释程度较高的地区,岩性单一的地层或出露较宽的地区,其线、点距均可适当放稀。大片第四系分布区,其线距可放宽至1000m-1500m。” “1/5万地质图,只标定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50m的线性地质体;长度大于250m的断裂、褶皱构造。小于上述规模的直接、间接找矿标志和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应适当放大或归并表示。”

“基岩区内,面积小于0.5Km2和沟谷中宽度小于100m的第四系,在图上仍按基岩填绘。大片第四系覆盖者,在物化探工作的基础上,可酌情布置工程予以揭露。”

“分层界线,接触带,化石层、标志层和矿化标志等,其标定误差不得大于50m。” 考虑到江山实习区的具体情况,建议本次实习区域内采用标准为:线距和点距分别为300m和100m-150m;观测点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的有效点约为36个点。

(四) 路线地质的观察程序、内容和编录方法及要求

1.路线地质观测的一般观测程序 (1)标定观测点的位置;

(2)研究和描述露头地质特征和地貌; (3)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及其构造要素; (4)采集标本和各种样品; (5)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

(6)沿前进方向进行路线观测和描述,并测绘路线地质剖面(信手剖面图或素描剖面图);

注意:对地质现象的观测研究与描述时,应防止片面理解,不要仅仅局限于观测点上及其附近,应当强调在路线上连续地进行地质观测。即应当详细观测和描述完一个观测点后,沿路线,都应该连续观测和记录到下一个观测点,以便了解地质要素在点与点之间的变化情况。如果孤立地进行点上的观察和描述,中间缺乏足够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路线观察资料,将很难对区域地质特征得出完整的认识。

26

2.地质路线的观测内容和要求

由于地质现象的纷繁复杂,丰富多彩,因此很难用一个统一的公式化的要求来表达每条观测路线上的地质 内容。在野外进行地质观测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对现象的取舍带有主观随意性,应该勤追索、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在调查过程中,还必修对所观察到的资料和数据,不断地进行分析综合、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对发现的问题随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时地在现场进行检查和验证;还可以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提高路线调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3.地质路线观测量编录程序及格式

野外地质观察记录,要求对观测点和观测路线上所见到的全部客观地质现象都要进行仔细地、全面地观测记录,不得轻易放过任何一种地质现象,哪怕是最普通的地质现象。

文字记录要注意措辞准确、充实,避免要领含糊,词不达意,语焉不详等毛病。同时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对重要的地质现象或首次观察到的现象要详细记录,表达其主要特征;对一般或多次见到的地质现象则可以简略一些,重点记录其出现的特殊性或变化情况。此外,也应该记录观察者对客观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推理和综合归纳。但在文字上必须明确区分开来,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观察者的推理判断。

每条路线结束后,都应该作路线地质小结,以便及时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深化认识,为下一步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路线地质观察一般程序是:定点;观察、描述该点周围的地质、矿产现象;测量产状;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采集标本和样品。点上的工作结束后,沿路线前进方向进行连续的地质观察与描述,同时编制连续的信手剖面图。

地质观测点的描述内容 (1)日期、天气情况; (2)路线与任务; (3)人员组成;

(4)点号,即观测点的编号,用调查区统一的编号注明,并写出该点所在图幅的名称; (5)点位及高程,要写明观测的地理位置和坐标网及构造部位以及后方交汇方向。高程则根据气压计或实际交汇点等来确定,在记录时应予以说明清楚,以便使人们了解其可靠性。GPS定点,则记录经纬度或高斯坐标和高程即可;

(6)点性或目的,目的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主要是描述标志层及其变化、地层界线和接触关系还是观察褶皱或断裂构造等;

(7)露头情况,描述观测点附近的露头好坏、出露哪些提曾、露头性质(天然露头还是人工采石场),露头面积大小,延伸情况,风化程度和植被覆盖等情况;

(8)地貌特征,描述观测点附近的地形形态特征。如山坡、山脊、陡崖或冲沟等,组成的岩性、成因及其与地质构造关系;

(9)内容描述,一般描述的顺序是由老到新,但也可以反过来描述。首先应将界面上下两侧地层单位的接触关系和时代略加说明,然后在分别描述其岩性和其他特征;

(10)沿途描述和路线小结,当一个观测点描述完以后,应该联系观测描述到下一个观

27

测点;当一条路线观测挖了之后要认真做出路线小结。这样可以即使地使野外资料得到系统化,使原始记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地质点的描述。 路线观察的编录格式和描述举例如下:

表3-6 野外地质观察点记录格式和描述参考表

2013 年 4 月 5 日 星期 五 天气 晴 地点: 江山藕塘底

路线I:272.2高地310°方向152 m处-——藕塘底村西池塘边 任务:路线地质调查,主要任务是确定O1n与O1y的界线 人员:刘绿水(记录),张青山(标本采集员),…… 工作图:1:1万地形图(江山地区地形图)

点号:No.001

点位:272.2高地310°方向152 m处(也可以用GPS坐标如:X:3180625 Y40362185) 高程:188m 露头情况:人工良好 微地貌:公路边

点性:界线点(O1n与O1y)

内容描述:

点东:印渚埠组(O1y)黄绿色、紫红色页岩夹少量压溶型瘤状灰岩。瘤状灰岩呈紫红色,瘤

状构造发育。岩石由瘤状体和基质两部分组成,瘤体呈椭球体、扁豆状及姜状等,大小由 2-5㎝不等,由微晶方解石组成。瘤体长轴大致平行层面排列,占全岩的60-70% ,与基

质界线清晰、平滑。基质由钙质泥质组成,遇酸微弱起泡。岩石风化面因瘤体溶失或剥落而 成蜂巢状外貌。瘤状灰岩呈薄-中厚层状,走向延伸不稳定,与泥岩呈相变关系。

产状: 320°∠42°

点西:宁国组(O1n)黑灰色薄中层状微晶灰岩

产状:318°∠45°

O1n与下伏O1y呈整合接触关系。 ??

其它现象(如构造、地貌、水文现象)的简要叙述。 No.001-No.002(点间描述)

沿途描述: 0-50m灰黑色页岩夹黑色微薄层状燧石岩,水平层理发育,见零星黄铁矿结 核。产丰富笔石化石。

50-80 m 灰色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硅质岩薄层。

产状308°∠39°

??

(信手剖面图,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画在左侧方格纸上。)

点号: No.002

点位:藕塘底村西池塘边 高程:158m

28

搜索更多关于: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 图文 的文档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739u4ijue4uc578dlx2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