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合集】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 2:39: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写出组成 A的三种元素符号______。 (2)混合气体B的组成成份______。

(3)写出图中由C转化为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检验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案______。

(5)当A中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族 ⅠA 周期 2 3 ① ⑥ ⑦ ② ③ ⑧ ④ ⑨ ⑤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表中元素______的非金属性最强,元素_____的金属性最强(填元素符号)。 (2)表中元素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元素⑨形成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3)表中元素④、⑨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 (填化学式)。

(4)表中元素⑧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 (填化学式)。 (5)表中元素③、④、⑥、⑦的原子半径大小为____> > > (填元素符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试题分析:A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跟银氨溶液溶液反应,A不正确;B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既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跟银氨溶液溶液反应,B正确;C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跟银氨溶液溶液反应,C不正确;D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跟银氨溶液溶液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本考查有机物的性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意常见有机物的官能团及性质,学习中注意积累和总结。 2.A

【解析】分析A、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平衡不移动;B、正反应

是放热反应;C、若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化学能除转化成热能外,还转化成电能,所以放出的热量应减少;D、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以此解答。

详解:A、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平衡不移动,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

C、若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化学能除转化成热能外,还转化成电能,所以放出的热量应减少,故C错误;

D.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3.D 【解析】 【详解】

①虽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只要溶解就完全电离,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①错误;

②氨气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导电,不是氨气自身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②错误;

③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固态的氯化氢不导电,液态的氯化氢只有氯化氢分子,不能导电,③错误;

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属于盐,④错误;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碳酸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溶于水,几乎不导电。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碳酸钙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如NH3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导电,氨气自身未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⑤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的判断,抓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电解质导电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注意要学会举例排除法的筛选。 4.A 【解析】 【分析】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说明为吸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

+

+

A、Ba(OH)2·8H2O和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符合题意; B、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所有燃烧均为放热反应,即木炭在氧气中发生不完全燃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5.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本题。 【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决定元素各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原子质量的是中子数和质子数,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6.A 【解析】 试题分析:A、量数不相同,错误;C、

互为同位素,正确;B、

的质量数分别是144和150,二者质

的核外电子数

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错误;D、

均为62,中子数分别是82和88,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 7.B

【解析】A、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故A正确;B、非金属性Si<P<N,则稳定性:SiH4<PH3<NH3,故B错误;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Mg,则碱性:KOH>NaOH>Mg(OH)2,故C正确;D、卤族元素中,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所以还原性:F-<Cl-<Br-<I-,故D正确;故选B。 8.C 【解析】 【详解】

1.6 mol 氢指代不明,分子、原子、离子未指明,故C错误;故选C。 【点睛】

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离子的物理量,需要标注微粒种类。

9.C 【解析】 【详解】

A.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才互为同系物,A项错误; B.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

C. 分子中六个碳碳键的键长、键角、键能都相等,邻二氯苯没有同分异构体,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苯不与溴水加成均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C-C和C=C,C项正确;

D.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H2O 和H2O2不是单质,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为方便学生理解,现将高中阶段“四同”区分如下: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元素原子。其特点为:属于同一原子(同一元素);

同素异形体:同元素结构不同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与白磷,O2和O3等,其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同系物:结构相似且组成上相差n个CH2的化合物,符合“两同一差”原则,即同通式同结构组差n个CH2;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如正戊烷与异戊烷等。 10.D

【解析】分析:原电池反应Zn+Ag2O+H2O=Zn(OH)2+2Ag中,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正极反应为Ag2O+H2O+2e=2Ag+2OH,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以此来解答。 详解:A、活泼金属Zn为负极,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A正确;

B、Ag2O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Ag2O+H2O+2e-=2Ag+2OH-,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 C、活泼金属Zn为负极,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C正确;

D、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虽然不变,但水的量减少,KOH的浓度增大,pH增大,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电极反应、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池反应的关系,注意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 11.B 【解析】 【详解】

A.向甲试管中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待溶液冷却后在加入乙酸,A错误;

B.乙试管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这既可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又可以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B正确;

C.加入过量乙酸,可提高乙醇的溶解度,但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能使乙醇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

C错误;

D.乙酸乙酯是不溶液水的液体物质,因此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通过分液分离出来,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要消耗能量,化学键形成要释放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能量的差值,故A正确;

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故B错误; C.图I所示的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故C错误;

D.由图II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A。 13.A 【解析】

A正确;B错,减压,正反应速率降低,平衡向右移动A的浓度减小;C错,减少E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D错,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浓度增大,但反应速率加快; 14.B 【解析】 【详解】

A项、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由于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错误;

B项、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铁与锡在一起形成原电池,铁活泼作负极易被腐蚀,腐蚀会加快,故B正确;

C项、原电池的电极附近溶液pH的变化可以用电极反应式来判断,电解前后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可以用电池总反应式来判断,故C错误;

D项、铅蓄电池放电时,酸性条件下,PbO2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PbSO4,电极反应式为PbO2 +4H

+SO42—+2e-PbSO4+2H2O,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及应用,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能够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书写电极反应式为解答的关键。

【3份试卷合集】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73bp6vbjh8uhsm07tfq670et7c26i0178y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