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CuO
N2+3Cu+3H2O,试回答:
(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m(H2O)]时,请用下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 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__________;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标号填写) A.CuO未全部还原为Cu B.CuO受潮 C.CuO中混有Cu
(2)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 A.m (Cu)和m(CuO) B.m (N2)和m (H2O) C.m (Cu)和m(H2O) D.m(NH3)和m (H2O)
【答案】b→c→a→c→d吸收产生的多余NH3防止空气中H2O进入C中影响结果黑色的CuO全部转变成红色
18m(CuO)?16A、CA、C 的固体
m(H2O)【解析】
(1)①仪器连接的关键处是:b装置产生的NH3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先用C(碱石灰)除去,通过a(CuO)后产生的水蒸气和过量的NH3气应先通过C(碱石灰)吸收水,然后再通过d吸收多余的氨气,故正确的连接顺序应为:b→c→a→c→d。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c中影响测定结果。实验结束后a中黑色的CuO全部转变成红色的Cu。②根据方程式可知 H2+CuO
Cu+H2O
x+16 18 m(CuO) m(H2O)
18m(CuO)?16 Cu的相对原子质量x=
m(H2O)③A、如CuO未被全部还原成Cu,则上式中
18m(CuO)比值比实际大,结果偏大,A正确;B、如CuO受
m(H2O)潮,则m(CuO)偏大,m(H2O)也偏大,还是变小,B错误;C、 如CuO中混有Cu,则m(CuO)偏大,m(H2O)不变,则
18m(CuO)偏大,结果偏大,C正确;(2)如
m(H2O)m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它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必须有CuO或Cu,故只能选择A、(Cu)和m(CuO)或C、m(Cu)和m(H2O),答案选AC。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下列A?I九种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B 在实验室常用作气体干燥剂,D为常见液体,常温下C、E、F都是无色气体,E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G是侯氏制碱法的最终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淡黄色固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转变为H和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检验I溶于水电离所产生的阴离子的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1:2 C+2H2SO4(浓)
CO2↑+2SO2↑+2H2O SO2+Cl2+2H2O=4H++SO42-+2Cl- 在
I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I溶于水电离所产生的阴离子是SO42- 【解析】
G是侯氏制碱法的最终产品,G是碳酸钠,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 C是CO2,F是氧气。D为常见液体,D是水。E是无色气体,E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E是SO2,已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B在实验室常用作气体干燥剂,A是S,B是硫酸,SO2和黄绿色溶液反应生成H和I,I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I是硫酸,H和碳酸钠反应生成CO2、H2O和氯化钠,则H是HCl,黄绿色溶液是氯水。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的分子式是O2,图中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其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3)E转变H和I的离子方程
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4)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为:在I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I溶于水电离所产生的阴离子是SO42
-
。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有关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
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①所示:
(1)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_;A中能体现该物质性质的原子团的名称为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反应③制取C,常用图②装置:
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H2=CH2 羟基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H3CH2OH+O2CH3COOH+CH3CH2OH
2CH3CHO+2H2O
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防倒吸 液体分层
【解析】分析: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则B是乙烯。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A能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A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C是乙酸乙酯,D是乙醛,E是乙醇钠,据此解答。
解析:(1)B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A是乙醇,能体现该物质性质的官能团是羟基。
(2)反应①是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反应④是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是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②由于乙酸与乙醇均极易溶于水,则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
③由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物质是 A.氨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物质应显碱性。 【详解】
A.氨气遇水生成显碱性的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项错误; B.液氨为氨气的液态形式,也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B项错误;
C.氨水中的一水合氨能部分电离出NH4+和OH-,因而显弱碱性,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C项正确;
D.NH4Cl溶液中NH4+水解使得溶液显酸性,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D项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和油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蛋白质、纤维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 D.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酸含有羧基,油脂都属于酯类,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A正确;
B.蛋白质、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蔗糖、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均是葡萄糖,C正确;
D.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和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因此三者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正确。 答案选B。 【点晴】
本题属于有机化学基础中必考部分的考查。平时要重点关注必修二中几种重要有机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蔗糖、纤维素、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性质与应用。熟
B.液氨
C.氨水
D.NH4Cl溶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