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8:00: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

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 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

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6.好发脾气

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

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二)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课程生活化,活动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

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2.鼓励为主,少施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态度温和,切忌粗暴

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

搜索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的文档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76419zflp5uqa97qs0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