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②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④内蒙古高原东部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3~4题。
3、 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大风频繁 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 ④过度放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 读图,回答5~8题。
5.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6.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 的措施是( )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7.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8.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第 1 页 共 9 页
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
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 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11~12题。 年份(年)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 1955 67 1965 69 1975 71 1985 89 1995 197.26 2000 257.8 2005 262.2 1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14~16题。
14.结合图可以看出 (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15.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
第 2 页 共 9 页
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16.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读下图,回答17~19题。
超载起止 超载持续 年平均超 17.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 年份(年) 时间(年) 载率(%) (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18.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19.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20~21题。
20.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 3 页 共 9 页
人教版 地理习题 必修三 第一章 第二节
读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完成6~9题。
22.适宜建坎儿井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雨 C.地下水 D.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冷凝水
24.林带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净化空气 C.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
25.绿洲的大小和规模取决于( )
A.气候的状况
B.水资源的多寡 D.防护林带的规模
C.土地开垦的规模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6~28题。
2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28.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第 4 页 共 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