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
理科综合试卷
1.将鸡肉瘤的无细胞提取液注射到健康鸡体内,会诱发新的肉瘤,研究发现引起肉瘤的是Rous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提取液中的Rous病毒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 肉瘤细胞因表面的糖蛋白增加而易于转移 C. 与正常细胞相比,肉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 D. 与正常细胞相比,肉瘤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癌细胞的特点有: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表面的物质改变;无限增殖。
【详解】提取液中的Rous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A错误。肉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B错误。与正常细胞相比,肉瘤细胞无限增殖,增殖速度快,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癌细胞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因此与正常细胞相比,肉瘤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正确。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内部巨大的膜面积为暗反应的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B. 叶绿素能吸收红光,类胡萝卜素不能吸收红光 C. 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 D. O2的产生需要提供光照,(CH2O)的产生需要提供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内有许多囊状结构的类囊体垛叠成的基粒,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
【详解】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增大了叶绿体的膜面积,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A说法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说法正确。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吸收的光能用于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C说法正确。光反应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光反应必须有光,暗反应过程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C3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D说法正确。综合分析后
- 1 -
正确答案是A。
【点睛】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必须有光,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有些疫苗需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提前接种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凋亡数目少 B. 提前接种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少 C. 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被迅速清除 D. 疫苗会与初次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结合被裂解 ’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二次免疫是记忆细胞发挥作用,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免疫更强更快,产生的抗体速度更快,数量更多。
【详解】提前接种若导致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凋亡数目少,存活的记忆细胞多,则不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A错误。提前接种不会影响初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分泌的抗体,B错误。疫苗属于抗原,当提前进行再次接种时,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被迅速清除,因此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C正确。一方面初次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不会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效应T裂解的是靶细胞,不能直接裂解疫苗,D错误。
【点睛】接种的疫苗是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免疫反应,疫苗两次接种时,即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是为了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达到最高水平,从而获得对人体的保护。
4.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溶液一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一检测 乙组:NaCl溶液一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一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 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B. 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 C. 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D. 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 2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有无Cu2+和Cl-,其他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甲、乙是实验组,丙是对照组。
【详解】缓冲液的作用是为了调节PH值,维持PH稳定的,本实验PH值以及温度都是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温度和PH值对实验的干扰,因此温度和PH值都应该设置到最适,A、B说法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是淀粉的剩余量,根据碘遇淀粉变蓝可以检测实验中淀粉是否有剩余,与对照组相比较说明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C说法正确。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有Cu2+和Cl-,还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需要排除二者对实验的干扰,因此对照组还需要再设置一组排除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干扰的对照实验,因此设置的对照实验只有一组不能达成实验目的,D评价不合理,因此答案D正确,A、B、C错误。
【点睛】实验过程要遵循对照原则,自变量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本实验的对照组不能只是丙这一组,这是本题的一个难点,学生不易想到。
5.许多谚语、诗词等体现了丰富的生态学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山不容二虎”是因为虎的营养级较高,获得的能量少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的功能 D.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三种。
【详解】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A正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落红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后又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的特点,C正确。绿水青山可以美化环境,减弱温室效应,可以为人们创造经济价值,且有很大的潜在价值,“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D正确。
6.某基因由于发生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该基因最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B. 突变可能导致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 3 -
C. 该突变导致转录时需要的核苷酸数目减少 D. 该突变导致翻译时需要的氨基酸数目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因为该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因此最可能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正确。虽然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可能是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的原因,B正确。因为该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因此该突变导致转录时需要的核苷酸数目不变,C错误。虽然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因此翻译时需要的氨基酸数目减少,D正确。 【点睛】基因突变中的替换一般不会改变转录出的mRNA长度,而增添和缺失都会使mRNA的长度发生改变。 7.在农业生产中,果农经常将采后的水果用CaC12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储藏。为了研究其作用,某同学将刚采下的苹果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质量分数为2%的CaCl2溶液浸泡30分钟。在储藏过程中,定期测定两组乙烯生成量和乙烯合成调控基因( ERF)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
(2)图1的实验结果表明,用CaCl2溶液处理可____(填“促进”或“延缓”)果实的成熟,原因是____。 (3)根据上述结果分析,ERF基因的作用可能是____。
【答案】 (1). 用等量蒸馏水浸泡30分钟 (2). 延缓 (3). CaCl2溶液抑制了乙烯的生成,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 (4). 抑制乙烯的合成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CaC12溶液,实验组加CaC12溶液,对照组不加,因变量是乙烯生成量和乙烯合成调控基因( ERF)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根据题中实验结果图可以推知CaC12溶液浸泡水果的作用。
【详解】(1)对照组应加入蒸馏水,且量与实验组的CaCl2溶液相同,且浸泡时间等其他条件均需要与对照组相同。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