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9:17: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分析】 详解】

生长素可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梯度,而且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说明生长素运输过程需要能量;故选C

【A. 传出神经受阻 C. 感受器受到抑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B、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 验现象不明显,D正确。 故选D。 制低级中枢。

A.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代谢活动 C. 固醇类激素的受体位于靶细胞内部 【答案】C 【解析】

9.做膝跳反射实验前,若提前告知受试者,实验现象可能不明显,其原因是( )

B. 膝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高级中枢调控低级中枢

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从接受刺激,直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叫做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元(输入)和运动神经元(输出)。 大脑是高级中枢,对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详解】A、受试者身体完好,传出神经没有受阻,A错误;

C、受试者的感受器没有受抑制,C错误;

D、大脑是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所以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

【点睛】本题考查膝跳反射及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明确高级中枢可以控

1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靶器官或靶细胞 D. 甲状腺激素只能通过注射进行补充

【分析】

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物质,由内分泌腺产生的,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地生理效应。分散在体液中由血液运输,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激素一般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因为靶器官和靶细胞表面上有其相应的受体。有些激素作用广泛,如甲状腺激素;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激素在不断产生和灭活中维持动态平衡。 【详解】A、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内代谢过程,只能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A错误; B、激素可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B错误; C、固醇类激素的受体位于靶细胞内部,C正确;

D、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能通过注射进行补充,也能通过口服进行补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C选项中需要明确固醇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11.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的流动性 C. 神经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递质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物质,通常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 【详解】A、神经递质的成分一般是一种有机小分子物质,不是蛋白质,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作用,依赖于细胞的流动性,B正确;

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 D、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所以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 12.关于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都呈“S”型 B.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

D. 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但也会出现类似“J”的增长。

【详解】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但可能有些种群不适应当前环境而灭绝,A错误;

B、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出生率的增大,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B错误;

C、K值取决于环境条件,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C正确; D、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增长倍数,即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重点是考生理解“J”型和“S”型曲线出现的条件。

13.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 C. 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 【答案】C

B. 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D. 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解析】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A错误;丙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表面没有形成特异性抗原受体,B错误;乙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记忆细胞,C正确;丙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经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B淋巴细胞的转化关系图,考查人体免疫细胞的来源、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学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冬泳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因其独特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冬泳过程中,运动员生理上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 产热量始终多于散热量 B.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

C. 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多 D.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同时含有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低温环境中,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维持机体的水分平衡,寒冷时机体的消耗能量增加,血糖相对升高以增加能量供应。

【详解】A、人通过调节,在不同环境中维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正常,A错误; B、环境温度较低,通过调节,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B正确; C、环境温度降低,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体内的物质氧化分解加快,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多,C正确;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可以感受体温的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明确体温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 1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这天,中国古代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B. 茱萸与蚊虫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山东省日照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7auc1n76w2xzhu2kzn0175lm26knl009y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