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铸“留守儿童”心灵托起明天的希望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惠水县城关六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是爱的奉献,是爱的传递,更是爱的升华。关爱“留守儿童”,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本学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我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的:
一、扎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核实普查工作
每学期开学初,为了掌握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精准信息情况,学校组织各年级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核查工作。学校教师都积极认真地进村入户,对留守学生的家庭、身体、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详实的了解并做好记录,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长时间交流,保证留守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不遗漏。
二、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不同形式的组织同本班学生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三、利用学校少年宫优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我校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的优势,组织各班级留守学生到学校少年宫的书法室,舞蹈室、美工室、器乐室、读书室等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全面得到发展;利用心理辅导室与留守学生谈心聊天,随时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正确引导留守学生向良好的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努力;亲情聊天室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感情的纽带,每周都安排各班级留守学生到亲情聊天室利用qq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聊天和留言,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的感情,缓解父母与孩子的思亲情结,稳定了留守儿童的思亲情绪,激发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认真收集资料,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联系卡、基本情况登况表。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每位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的教师都能够做到: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学习、思想等方面。(如:我校杨庭定老师经常把本班的留守学生陆元明带到心心理辅导室,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开导谈心,慢慢地改变了学习态度。一个从不交作业的学生变成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认真作业,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现在的陆元明与前段时间的陆元明判若两人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感恩。)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5、注重每一位帮扶对象的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五、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生建立结对帮扶的同时,班主任教师组织班级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学生进行“手拉手”活动,在学习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一起漫步学校的读书长廊,领略校园内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激发“留守儿童”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我校陈友秀老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许俊蓉同学,她经常下到班级关心该学生的生活学习,用母亲般的情怀陪伴许俊蓉同学到校园里散步交心,引导该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心理,经常带该同学到亲情聊天室利用网络与远在浙江的父母进行感情沟通,增进了父女(母女)感情,指导许俊蓉同学利用网络学习写作和收发邮件。鼓励本班学生王雪妹、孙建羽等与许俊蓉一起结成学习小组,到学校读书长廊感受中华经典文化、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到书法室学习书法等,渐渐地,许俊蓉同学变得开朗、热情、大方起来。)每一位教师点点滴滴的爱的倾注,使我校留守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不在那么的孤单和自卑,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里,存放的是感恩、是学习、是自强和发奋。 “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2015年12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