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
允许学生用例外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崇学生的选择。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例外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多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重点: 会口算9加几。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统统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1 / 7
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天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主题图导入法: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学生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察,图中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
学生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游戏的,还有跳绳的。教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例外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分别给予肯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 10+4= 10+2= 10+5= 10+9= 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教师点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给予鼓励指导。新课标第一网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
2 / 7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情况不太好的情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教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学生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仔细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主题图中明明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出现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如果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学生有了这一剧烈刺激,恐怕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出现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学生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教师确实应该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学生动手圈一圈,让学生有个明确的表象。
三、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1.教学例题1.
教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9+3
教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继续板书:9+3=1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全班交流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3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