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明想用量筒一次准确获得密度为0.8g/cm3的酒精100g,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最好是 A.100ml,5ml C.150ml,5ml 1.0g/cm3,ρA.400 cm
3
B.100ml,10ml D.150ml,10ml
水
2.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瓶子的容积是(ρ
酒精
=
=0.8g/cm3)
B.250 cm
3
C.350 cm
3
D.200 cm
3
3.人眼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用手拿一支铅笔,开始时手臂伸直,眼睛盯住铅笔,然后慢慢弯曲手臂,让铅笔逐渐靠近眼睛,这时你会发现,在某一位置,我们看到的铅笔由清晰开始变模糊。关于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距变化时,当超出眼睛能调节的范围时,像就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变得模糊 B.物距变小时,到一定程度,成的像变成了虚像,因而变得模糊 C.物距变小时,像就变大,因而变得模糊
D.物距变化时,焦距不变,像距就要发生变化,因而变得模糊
4.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 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7.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8.对以下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寒暑表测得某地的气温是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刚剥开包装纸的雪盖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游泳后从水里出来感觉冷,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9.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A.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10.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 A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是10cm. A,B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
mA:m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 B放在A的上面, 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000Pa.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N,物块A的密度为_______kg/m3.
12.照相机的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
13.日食和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最有说服力的自然现象,日食的影子在地球上,月食的影子在月亮
上。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是______;发生月食时,______挡住了太阳;发生日食时,______挡住了太阳。
14.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表面有一层白色的“霜”,它是由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需要热量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
1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16.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三、计算题
17.小禹到桂林“两江四湖”去游玩,站在榕湖边的他突然想到:这么大的湖容纳了多少吨(t)水呢?为了求证,他进行了以下活动:
A.他从公园管理处得知:榕湖常规蓄水量约5?105m3。
B.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字,他用最大容量为550cm3的饮料瓶装满湖水,并用家里的电子秤测出这瓶水的总质量为0.6kg,空瓶子的质量为0.05kg。则: (1)榕湖湖水的密度等于多少kg/m? (2)常规蓄水时,榕湖湖水的总质量约为多少t?
18.西南大道贯穿我市境内通往自治区首府南宁,其中从我市都安县城至南宁路段为高速公路。轿车司机于上午8时正进入“都南高速”入口处时看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
3
(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乙最快可用多少小时到达南宁? 四、实验题
19.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宇同学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9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______ 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小宇用的方法测出盐水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________。 (4)小萱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 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2;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
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她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________ ,请帮小萱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________ 。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大致同一______上。
(2)图乙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了______。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则应该将光屏适当向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些,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将一副眼镜的一个镜片放在图乙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此时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偏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的位置。
21.在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小明记录下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并改变入射角多次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折射角γ 0° 0° 15° 11° 30° 22.1° 45° 35.4° 60° 40.9° 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和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且折射角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___。
22.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 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 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 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______了(填“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