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一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武汉模拟)“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图1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1~3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 )
D.丁
2.“巨人之路”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3.对“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 A.风力侵蚀 C.全球变暖
B.海水侵蚀 D.火山爆发
【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根据题干中“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判断,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岩浆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的沉积物判断甲、乙中有一种为沉积岩,而甲与沉积物之间有双向箭头,可判断甲为沉积岩;有三个箭头指向丁,有一个箭头从丁指出,说明丁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题干中“北爱尔兰”和“玄武岩”等信息判断“巨人之路”景观是因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后在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的。第3题,由“屹立在大海之滨”判断“巨人之路”可能会受到海水上升的影响,而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巨人之路”的台阶,从而影响其观赏价值,C对;风力侵蚀对其影响不大,A错;一般来说,海水侵蚀与火山爆发是形
- 1 -
成“巨人之路”的有利条件,B、D错。
【方法技巧】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判断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2019·汕头模拟)地处图们江下游的圈河流域两岸地势平坦,水面宽阔,河床以细砂为主,多汊流、江心洲、边滩分布。2002年,当地政府在现有沙丘基础上开发了沙丘主题公园。下图为圈河局部区域位置图(左)和2000年以来河岸沙丘动态变化图(右),读图,回答 4~6题。
4.圈河河岸沙丘的沙源来自于 ( ) A.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D.人类活动
5.从沙丘的分布变化,推测该地的沙丘主题公园最可能分布在图中的 ( ) A.A区域 C.B区域
B.AB区域之间 D.B区域与日本海之间
6.根据河岸沙丘走向,判断导致沙丘移动的最主要动力是 (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 2 -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解析】4选B,5选C,6选D。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圈河流域两岸地势平坦,水面宽阔,河床以细砂为主,多汊流、江心洲、边滩分布,因此圈河河岸沙丘的沙源来自于河流的沉积作用。第5题,从沙丘的分布变化分析可知,A区域的沙丘面积明显缩小,B区域沙丘面积明显扩大,因此该地的沙丘主题公园最可能分布在B区域。第6题,据图可知,沙丘位于河流的东南岸,因此导致沙丘移动的最主要动力是西北季风。
(2020·肇庆模拟)近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据此完成7、8题。
7.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 (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 )
D.向东
8.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 A.向西南
B.向北
C.向湖
【解析】7选B,8选A。第7题,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其沉积物主要由河流携带至入湖口沉积形成,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较小,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因此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流水。布哈河三角洲处于板块内部,构造运动对三角洲形成影响较小。该地区冰川影响较大时是在第四纪冰期期间,现代冰川对海拔较低的地方影响较小。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可以判断吹东北风,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坡,可以判断三角洲盛行东北风。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向西南。 【加固训练】
(2019·临沂模拟)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地貌学上
- 3 -
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下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 (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2)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
A.固结成岩 岩层断裂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B.岩层断裂 裂隙扩张 岩浆喷发 地壳抬升 C.岩石沉积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D.岩石沉积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 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禁止开发,保持原状 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修建亭榭,以供观赏
【解析】(1)选D,(2)选A,(3)选C。第(1)题,本题考查岩石的种类。材料指出“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而三叶虫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故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第(2)题,石灰岩形成后,地壳运动使石灰岩岩层断裂,之后地壳抬升,海拔增高,经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岱崮地貌。第(3)题,岱崮地貌顶部海拔较高,土层浅薄,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而应当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2019·济宁模拟)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该岛是由于1963年的火山喷发所形成,最高155米。岛屿形成时四周是由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中部是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图一为岛屿位置,图二为岛屿照片。据此完成9~11题。
( )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