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3:23: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程名称:温病学

病因 受邪途径 伤 寒 风寒病邪 从皮毛而入,先受于足太阳膀胱经 病机 寒束肌表,卫阳受郁,化热入里。病程中有六经传变次第,终易伤阳 初期证候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风 温 风热病邪 从口鼻而入,先受于手太阴肺经 风热阳邪,易化燥伤阴,传变迅速,有卫气营血演变过程,终易伤阴 发热恶寒,口渴,咳嗽,无汗或少汗,头痛,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赤,脉浮数 中期证候 后期证候 初期治法 中期治法 后期治法 均邪热炽盛、热伤阴津,一派以热为主的症状 伤阳为主 辛温解表 伤阴为主 辛凉解表 均可用清里热、通下之法,病变不同,方法各异 扶阳抑阴 滋养阴液

五、温病与温疫 (-)温疫的概念

疫,指疾病的流行而言,而温疫则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古代文献中尚有“瘟疫”一名,实际上瘟即疫,瘟疫即疫病的同义词。

(二)古代关于温疫概念的分歧

1.温疫是温病流行时的一种称谓 古人认为温病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就能引起流行,温病一旦流行,就称为温疫。清代医家喻嘉言、王孟英持此观点。

2.温疫与温病为同一类疾病的不同称谓 这些医家认为温疫与温病所指实为同一类疾病,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即温疫就是温病,名称可以互称。吴又可、杨栗山、戴北山等均持此观点。持温疫即

课程名称:温病学

为温病见解的医家,其著作都以温疫立论,如吴又可的《温疫论》、戴北山的《瘟疫明辨》、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刘松峰的《松峰说疫》、余师愚的《疫疹一得》等,他们的临床实践主要针对急性传染病,故今天多称他们的学说为“温疫学说”。

3.传染者为温疫,不传染者为温病 持这种见解的医家认为,温疫与温病不相同,其区别在于是否传染,传染的为温疫,不传染的为温病,代表医家为陆九芝。他在《世补斋医书》中说:“温为温病,热为热病,与温疫辨者无它,盖即辨其传染不传染耳”其看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现代医学观点及意义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温病包括了除外风寒性质的一切外感热病,即包含现代医学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及某些发热性疾病,有传染、有不传染者。

划分的意义在于(1)提示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2)对辨证治疗有指导意义。针对其来势猛、病情重等特点,集中峻猛药物施治。

课程名称:温病学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温病 2.天受 3.传染 4.天行 5.时行之气 6.伏邪温病 7.新感温病

8.伤寒学派 9.温病学派 10.新感引动伏邪 11.温疫 二、问答题

1.什么叫温病?范围包括哪些?特点是什么? 2.如何理解温病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3.怎样理解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4.为什么温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的地域性? 5.温病病理演变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性? 6.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殊性?

7.请举例说明温病目前的归类方法有几种?并阐明这种归类方法有何意义?

8.古代医家对温病的命名依据有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9.温病学与《伤寒论》在概念和学术体系上有何区别联系?

年 月 日

搜索更多关于: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 的文档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7mej2lqsr10e609mkl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