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望城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独立的老师 【答案】A
【解析】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 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 2、关于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错误是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性 B、教育的系统性 C、教育的社会性 D、教育的生产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 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同。故选C。 3、“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 【答案】B
【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故选B。 4、教育为“个人完满生活”做准备体现的功能属于()。
1
A、个体享用 B、经济发展 C、文化选择 D、个体谋生 【答案】A
【解析】斯宾塞强调教育对于个人生活的价值,他认为社会进化到今天,快乐、幸福已成为人类应有的目 的,所以,“为我们的完美生活做准备,乃是教育所应完成的功能”。斯宾塞认为多数人的个人利益是最重要 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可以说只是个人的事情,所以他提出的教育目的是为个人“完满生活”做准备。故选 A。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 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平行管理 【答案】D
【解析】所谓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 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故选D。 6、()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 A、课程标准 B、教材 C、课程目标 D、教师用书 【答案】A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故选A。
7、为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王老师经常查阅学生日记,侵犯学生的权利是()。 A、隐私权 B、名誉权 C、财产权 D、受教育权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 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
2
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 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故选A。
8、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卯学制 D、癸寅学制 【答案】B
【解析】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故选B。
9、教育部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 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A、财产权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姓名权 【答案】B
【解析】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权。故选B。 10、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D
【解析】综合课程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显性课程又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 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又称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 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故选D。 11、从本质上来说,德育过程是()。 A、个体与环境统一过程 B、个体与社会统一过程 C、个体与教育统一过程
D、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答案】D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