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秋色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十个,会在田字格里描写“灿、烂、柿、帅、珠”五个汉字。
2、初步学习词语之间的正确搭配。
3、正确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简单的话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4、感受秋色的迷人,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教学重点:1、选择文中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积累背诵,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喜欢的
一种水果。
2、通过寻找、朗读、理解课文中的一些好的词语搭配,使学生明白用上这些表示颜色、形状的词能使描写的事物更生动、逼真、吸引人,从而进行简单的词语搭配训练。
教学难点:1、选择文中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积累背诵,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喜欢的
一种水果。
2、通过寻找、朗读、理解课文中的一些好的词语搭配,使学生明白用上这些表示颜色、形状的词能使描写的事物更生动、逼真、吸引人,从而进行简单的词语搭配训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1、认识生字。初步学习词语之间的正确搭配。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感受秋色的迷人,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出示图片,师;从图上看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根据回答显示“春景”与“秋色”)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2. 出示课题。(色打点)
过渡:大家一定很想去看看那遍地诱人的瓜果,了解秋天的迷人之处。让我们一起
去感受一下吧!
(二) 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听读课文,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想一想秋色迷人在哪里?(配乐朗读,同时
出示文本与图片)
2. 师:想不想走进这迷人的秋色亲身去感受一下。自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 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3. 出示词语,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随机指导帅与师比较,固换部首,积累火
字旁的字)
4. 个别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水果?(圈出来) 5. 交流课文里写了哪些水果?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柿子 红香蕉苹果 大金帅苹果 山楂 水晶葡萄 红玫瑰葡萄
6. 再读读课文,用小圆点找一找这些水果有什么颜色?(根据回答板书) (三) 学习课文 1. 过渡: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光有不同的色彩,而且每一种水果的色彩都十分迷人,十分惹人喜爱。再读读 2-3小节,用曲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感情并试着说说喜欢的理由。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 朗读知道(媒体助读),教师加以引导;
出示;(1)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那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红得耀
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男女生读) 理解“逊色”(比不上,谁比不上谁)
(2)还有那著名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同
桌对读)
(3)大金帅苹果金光闪闪,一片黄澄澄的颜色。(个别读) (4)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喜欢的人读)
(5)那种叫“水晶”的葡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小组读) 还有什么也是晶莹透明的?
(6)那种种叫做红玫瑰的葡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愿意读)
3.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背。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4. 师:秋天的水果色彩美丽,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有紫的,像一幅绚丽的
图画,作者不禁赞叹:(出示最后一节)。
5. 是啊,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迷人多姿,秋天的色彩是那么的绚丽,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秋日的私语再走进这迷人的秋色中陶醉一番。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1、复习巩固,用简单的话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2、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一)、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过渡:从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可以听出大家已入情入境,陶醉在秋色之中。
让我们再来与今天的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花木灿烂的( )红得耀眼的( )逗人喜爱的( ) 黄澄澄的 ( )玛瑙似的 ( )紫中带亮的( ) 1. 说一说练习:
秋天的果园真美啊!有( )的柿树,有( )的苹果,有( )的山楂,还有( )的葡萄。
2.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除了课文中讲到的水果,你还能说出一些吗?
(橘子、石榴、猕猴桃、梨、香蕉、哈密瓜等)
3. 师: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美丽的图画,那是因为作者对水果的颜色、
形状和特点做了具体描写,学着书上的样子来说说你喜欢的水果。
4. 其实秋天的色彩除了在果园里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出示图片菜地里的
蔬菜和田野有时间再练习说话)
(二)指导书写生字。 回家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打印) 19 迷人的秋色(色红色)
柿子 红(红色) 红得耀眼(红色)
红香蕉苹果 红(红色) 红得鲜艳(红色)
大金帅苹果 黄澄澄(黄色) 金光闪闪(黑字黄底) 山楂 红(琥珀色) 玛瑙似的(琥珀色) 水晶葡萄 绿(绿色) 晶莹透明(黑字绿底) 红玫瑰葡萄 紫(紫色) 紫中带亮(紫色) 教后随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