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人性化关怀背景下的地铁空间调研报告
作者:苗泽平 冯星海 陈冬 韩琼 廖上华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10期
摘 要:本文通过武汉市地铁站地下空间的实地调研,从地铁空间使用对象的角度分析出地下空间在使用中关于人流交通、照明设施、专项空间、节点空间、乘客的生理行为、乘客的心理行为等人性化关怀设计的现状与不足,并根据具体问题总结出具有推广意义的地铁站设计新趋势与建议。
关键词:人性化 地铁空间 行为 需求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22-02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复合型城市,于2012年12月底开通了第一条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工具不仅大大缩短了市民的出行时间,尤其在跨江交通上使得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而且武汉各个城区之间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为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加速经济的发展垫定基础。
对于武汉民众来说,地下交通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地下交通空间也是一种新的公共空间。基于这类型空间极强的序列性与强制的规范性角度人们在使用这些空间时是否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如何在整体与设计的细节上使得空间设计更人性化。如何更好地满足乘客在流动的交通空间中的视觉与行为需求。在装饰艺术上是否赋予空间人文关怀的特色,彰显武汉的传统与现代。本调研小组带着疑问,以运行一年多的武汉地铁2号线光谷广场站点为例,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研等形式,利用统计分析学等研究方法,系统的分析人群、地铁站、站内交通路线,以此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现状背景 1.1 武汉地铁2号线简介
武汉地铁2号线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连接常青、鲁巷、关山等外围大型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以快速疏散旧城密集人口、缓解中心区的交通紧张为主要功能。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7.7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全程旅行时速约36公里,穿越长江江底用时仅需3 min,设站21座。武汉地铁2号线是我国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其串起了长江两岸的常青花园、汉口火车站以及武广、江汉路、中南、街道口、光谷等武汉最繁华的商圈,被誉为武汉市黄金地铁线。这一地铁线离长江江底最深达47 m,最浅处也有16 m,是国内埋深最大的地铁线。沿用的是引进香港的“连续同站台换乘”模式,让市民觉得换乘非常方便。作为一种被世界公认最先进、最人性化的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已经在内地多个建地铁的城市得到认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