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在项目的过程考核发挥监督指导作用,每月从项目的安全、质量、
产值、成本效益、资金回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以利益为驱动,走出按照完成工作量核定工资的做法,真正落实工效挂钩工资制度,推动项目管理的不断提升。
七、成本集中管理方面
成本集中管理化程度还不高,管理体制基本上还属于多级化。这种体制使项目成本管理不能形成合力,造成成本数据分散,利益目标不相一致,管理人员多重设置,管理效率无形削弱,造成了项目整体效益的流失。
项目管理体制要向扁平化、一体化方向转变,要体现出项目成本的集中化、高效化和节约化的理念,才是实现项目效益的根本出路。 首先在财务信息管理上,能够改变一个项目成本分散在多个公司财务账套中的现象,使得成本信息更为集中、准确和及时。此外在人事管理、分包管理、物资管理、机械租赁和费用控制方面达到了一体化和高效化,从而大大降低了项目的管理成本。
八、成本的风险防范方面
主要体现为对成本风险的意识不强,缺乏应对风险的相关措施。 项目成本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真实性和及时性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在成本暂估方面支持性依据不足;因结算原因造成成本提前或滞后确认;成本核算不规范,导致成本在不同项目之间串项或者转移。以上因素均会导致成本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风险。
针对风险,要加强项目成本的对比分析,高度关注成本偏差和异常变动,有针对性地加强结算管理,规范成本核算。
2、潜盈和潜亏的风险
由于建造合同是基于成本和毛利率来确认收入,如果对建造合同执行过程管控不到位,就特别容易形成潜盈或者潜亏。
潜盈或者潜亏主要体现在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与实际进度偏差较大,或者已完工未结算明显超出合理范围。
针对风险,要在过程当中定期组织经营部等相关部门加强建造合过程中的毛利率复测工作,分析和解决成本管理、结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资金成本及坏账风险
资金成本是在管理环节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项支出,甚至在测算项目利润水平时都未在考虑之列。
资金成本的形成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个是项目垫资所需承担的利息费用,另一个是工程款不能及时回收而形成的资金成本及坏账风险。由于坏账准备是无形的,特别容易偏离管理者的视线,从而形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针对风险,要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对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准确把握,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确认和回收管理,避免坏账成本的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