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检测血清cTnI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金龙 彭文红 王晓静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0期
【摘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说明血清cTnI具有更宽的诊断窗口,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和特异的重要指标,具有更为广阔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cTnI;血清CK-MB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36-02 绝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管腔急性闭塞所致,而这种闭塞的原因,主要是动脉血栓形成。近年来的研究[1]也肯定了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堵塞是导致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当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其内容物暴露,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血管痉挛,使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时发生心肌缺血,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引起心肌坏死。随着对血清cTnI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关系的不断研究,血清cTnI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笔者结合实际检验资料,谈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检测血清cTnI的临床意义。 1 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的检验资料,男50例,女42例,疼痛是所有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患者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严重的患者表现为心力衰竭。选择在我院接受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资料。 1.2采血及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I患者急诊或住院发病时,立即静脉采血1次,后于4、8、12、24、48h及5、7d等时间点各静脉采血1次;正常对照组体检时静脉采血1次。标本采集后立即分离血清,进行测定;cTnI检测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试剂及仪器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CK-MB测定采用酶法,应用日本产Olypus Au-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资料均以(x±s)表示,数据采用两组间t检验,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