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细胞工程(B卷)单元双基双测
(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
一、单选题(60分,每题3分)
1.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领导的实验室在世界著名学术杂志《细胞》上率先报道了iPS的研究。他们把Oct3/4、Sox2、c-Myc和Klf4这四种转录因子引入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发现可诱导其发生转化,产生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分化能力等都与胚胎干细胞极为相似。从理论角度而言,下列有关iPS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iPS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B. iP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细胞的全能性,即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细胞 C. iPS细胞可能用于治疗人类因细胞坏死或退化而导致的某些顽症 D. iPS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维持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答案】B
2.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40,其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DNA分子数为80
B.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只有一次筛选
C.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D.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细胞融合后有三种细胞类型(若仅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 【答案】D
【解析】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40,其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0,由于细胞质中也有DNA,所以DNA数目大于80,A错误;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至少涉及到两次筛选,B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技术,C错误;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细胞融合后有三种两两融合的细胞类型,即杂交瘤细胞、B细胞-B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D正确。
3.下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
B. 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 C. 过程③、④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 D. 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植物的茎尖或根尖不带病毒或病毒极少,其他部位带的病毒很多,带叶原基的芽是茎尖,A项符合题意;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B项不符合题意;③是脱分化、④是再分化,两个过程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C项不符合题意;细胞的全能性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图示过程是离体的带叶原基的芽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幼苗,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项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 、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不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和基因突变,而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 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组中的基因不完整 【答案】A
2
5.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如图)。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需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关于筛选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免疫的B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全合成途径被A阻断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B. 骨髓瘤细胞及其互相融合细胞因无法进行上述两个途径而在HAT培养基上不能增殖 C. 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上述两个途径所以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D. 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所有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高纯度的目标抗体 【答案】B
6.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基因缺陷型细胞,其合成核酸的途径能被氨基喋呤阻断。现将从预先注射了某种抗原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多种B淋巴细胞与上述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PEG促融后,再加入含氨基喋呤的培养液。若将这些混合物分装于细胞培养板的小孔中培养(如图所示),则小孔中的培养物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 没有活细胞,不产生抗体
3
B. 没有活细胞,产生抗体
C. 细胞分裂繁殖,产生抗体,能检测到专一性抗体检验 D. 细胞分裂繁殖,产生抗体,不能检测到专一性抗体检验 【答案】B
【解析】细胞全部死亡,则不能产生抗体,A正确、B错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不止一种,能分裂繁殖,产生抗体,则专一性抗体检验呈阴性,C正确;筛选出一种杂交瘤细胞,能分裂繁殖,产生抗体,专一性抗体检验呈阳性,D正确。
7.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 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来自本人的干细胞
C. 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 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所致 【答案】A
8.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通常用胰蛋白酶作用,目的是获得原生质体 B.过程②常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
C.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的染色体组一定为AABB
D.该技术流程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