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猪养殖防疫存在的误区及应对措施
郭新军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生猪传染病一直是养猪户所困扰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生猪传染病,但是结果并不理想。解决生猪传染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患病,因此应在预防疾病控制方面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这不仅能够降低降低养猪专业户的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期刊名称】兽医导刊 【年(卷),期】2017(000)006 【总页数】1
【关键词】农村;生猪养殖业;防疫;应对措施
1 农村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足够的兽医人员
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兽医的人员越来越少,而过去的兽医人员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现在的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从此以往,从事生猪养殖业的防疫工作的人将会越来越少,防疫工作可能将会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 1.2 防疫工作没有按照规程操作
在我国农村生猪养殖过程中,绝大多数地区不能够组织足够的人力对猪注射疫苗,因为村中绝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去城里打工去了,而村社一级的组织机构又不重视防疫工作,导致生猪养殖防疫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此外,防疫员在去生猪养殖户家中进行防疫工作时,由于种种因素耽误了既定的防疫时间,这时候相关的防疫员就会结束本次的防疫工作,不按照既定的规程操作,导致防疫
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1.3 饲养员盲目用料、肆意用料
在农村生猪养殖过程中,对于饲料的的用量以及种类多不讲究。用料多数是有什么用什么,用量感觉差不多就好。实际上,生猪在发育及增肉过程中,更加需要蛋白质、矿水化合物、矿物质等达到均衡状态,只有达到均衡状态,才能够促进生猪健康、快速的发育及增重。如果长时间用一种饲料,就不能够满足生猪的生长发育要求。养殖用料,应该尽量根据生猪的品系、种类、用途等科学、合理的选择饲料。
1.4 治病不及时,生猪拉稀不及时补水
在农村,当生猪出现拉稀状况是,农民往往认为,补水将增重拉稀的病情,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少生猪患病后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导致脱水死亡。实际上,在生猪拉稀时,由于水分大量流失,更应该及时的补充水分,维持体液平衡。
1.5 盲目用药,以至于机体产生抗药性
其实生猪和人在一定程度上个也具有相似性。如果在养殖生猪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生猪的生病率,不少养殖户长年累月将药物拌入饲料中,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生猪的抗药性,一旦生猪生病,那么普通的药物已经不能到达治疗的效果了。另外,是药三分毒,长期用药也会造成药物中毒。
2 制约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
2.1 乡镇兽医人员数量偏少
到现在为止,我国的基层兽医人数越来越少,原来乡镇的许多兽医因为收益低而渐渐转行,现在的乡镇,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兽医工作人员。再加上这些兽医
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以至于不能够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 2.2 普及推动力度不够
在防疫工作中,饲养管理以及卫生消毒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许多养猪户和防疫人员却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科学饲养以及科学防疫并没有切实的走进农村、走向农民[3]。
3 生猪养殖防疫过程中的误区的应对策略
3.1 科学配比用料
由于生猪在发育及增重过程中,需要控制蛋白质、矿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达到均衡,因此在选择饲料时需要根据生猪的品种、种类、用途、年龄等科学配比饲料,配比出适合生猪的饲料。饲料的选择方面可以优先考虑本地区的农产品,这样就可以合理利用经济。 3.2 生猪拉稀时注意多补充水分
生猪在有拉稀的症状时,体内水分严重透支,此时应该注重水分的补给。在这个时候,及时的补充水分更有利于生猪及早的恢复健康。与此同时,喂温开水,随时备好洁净的饮用水,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粉、食盐、维生素等。 3.3 正确、合理用药
在生猪产生疾病时,及时的让当地兽医进行确诊,根据病情确定应当吃什么药物。一定要在必须使用药物时,掌握正确的剂量、科学的药剂,选择正确、合理的用药时间。一般情况下,用药一般不多于一周。 3.4 加强兽医人员的技能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防疫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