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鼎铛玉石 (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古今异义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2、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义:金玉珠宝 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古义:金玉珠宝 今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 翻译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依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 重点词语解释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量词,一把)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词类活用 楚人一炬 (放火) 古今异义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特殊句式
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翻译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
5
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第四段
重点词语解释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假使 ,爱护) 词类活用 族秦者秦也 (名作动词,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特殊句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 翻译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四、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
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
第三段: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天壤之别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又自然写到暴秦的灭亡。 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阐明了论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作业
整理字词
第2 课时
教学任务:
分析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了解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赋”这种文体的特点,划分文章的结构。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6
根据赋文的特点,可将本文划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2:对阿房宫的铺排描写。 3-4:对阿房宫的议论。
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铺排描写了阿房宫的?又对阿房宫有哪些议论?带着以上两个问题精读文章。
二、具体研习第1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1段。
2、具体赏析:这段分2层写:
第一层:写宫外,简练勾勒阿房宫的全貌
①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毕”“一”写出了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兀”“出”含蓄说明阿房宫取尽天下财物而建成。
②“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交代了阿房宫的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写出了阿房宫依山傍水的走势,非常简练。
第二层,写宫内,对阿房宫的局部进行细腻地描绘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两句的过渡,将视角转到宫内。
①“五步一楼……不知西东”:写到了楼阁的密集程度,走廊和屋檐的形状,楼阁之间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气势,还写到了像蛟龙一样的长桥,像彩虹一样的复道。甚至写到人置身其中都会迷失方向,来突出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②“歌台暖响……气候不齐”:用通感,夸张的手法写宫中人物活动----夜以继日的豪华生活。 小结:这一段对阿房宫全局的描写笔法简练,对阿房宫局部的描写细腻周到,充分描绘出阿
7
房宫这一宏伟建筑群的精致豪华、富丽堂皇。
3、学生按照文章思路背诵该段。 三、具体研习第2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2段。
2、赏析句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明确:这一段话描写阿房宫中宫人梳妆以及出行的盛大场面。这是一组排比句,气势非凡。同时,这组排比句中的每一分句又是比喻,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众多喻体又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明星闪烁,绿云扰扰,渭水涨腻,烟雾蒙蒙,雷声乍起,这些自然界的天象变化给人以新奇惊讶的视听感受,有一种盛大的气势;然后,作为本体的事物出现了,原来是美丽妖娆的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梳理鬓发、洗去脸上的脂粉、焚香熏衣服、乘坐宫车出行。排比兼比喻的写法,有力地突出了宫人生活的奢华靡丽。
3、第2段主要写什么?又从几方面来? 明确: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
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奢靡生活,连用了五个夸张兼比喻句描写她们梳妆打扮以及出行的盛况,妆镜如星,乌发如云,香气如雾,车过如雷,以自然界的星云雷雾作为喻体,可见宫人数量之多,追求靡丽的风气之盛。然后写她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写宫人就是写皇帝,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把六国的美女都集中到阿房宫中,满足他一个人的声色欲求,可见秦皇的荒淫生活。
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仅仅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就描写出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
第一段写宫室建筑也好,第二段写美女珍宝也好,都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为下文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