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青岛教师招考真题】【选择判断答案不一定全正确】
一、判断:(10×1=10)
1、社会公德是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2、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3、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时间和行为无效,只对生效后发生的时间和行为有效。× 4、自2008年至今,公民能享受国家法定带薪节假是10天。×
5、教师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看到优点和不足。×【因材施教】 6、先行组织者是······引导性材料,有较高的抽象、概括、综合水平。√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
8、“你—我”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者”。√ 9、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克服障碍,寻求发展。×【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10、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依从、认同、内化。√ 二、单选:(25×1=25)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2、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是?
3、教育管理中实现整体··部分之和?【大于】 4、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是?【服务性】 5、“一门三父子”指?【苏轼、苏辙、苏洵】
6、“唐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教育的?【受教育权】 7、“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谁说的?【马卡连柯】 8、下列对教育规律描述错误的是?【直线】 9、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了?【学习迁移】 10、微格教学的时间是?【5~20分钟】 11、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是关注?【学生】
12、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的标准是?【课程标准】 13、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是?【权威、民主、放任】
1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是?【柯尔伯格】
15、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忽视无关因素,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和问题表征,属于?确问题】
【明
16、掌握学习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们成功掌握教学的内容,而在于?【学习时间】 17、教师能处理突发事件属于?【教育机智】
18、社会学习论认为,道德形成侧重以什么为研究标准?【道德行为】
19、缺乏对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缺乏羞耻心和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0、老师让学生背课文,学生说背不下原话,想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回答方式是?【你试试看】
21、通过就诊者的观察和模仿以纠正不良行为和神经症,属于?【示范法】
22、教师的心理素养主要体现在?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智力与非智力因素D教书育人【C】 2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促进个性和特殊才能】
24、网络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是······,二是?A实现人机互动B师生关系民主化······【网络学校】
25、学校文化能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也能阻碍,是由其什么决定的?A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D促进性和歧义性【D】 三、多选:至少两个对的,(10×1=10)
1、自2008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包括?【2001年:人口、发展与环境不选】 2、青岛中长期发展纲要的目标是?【方针不选】
3、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指?A教师的教B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认知活动C学生的学D师生互动【CD】 4、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ABCD】
5、综合实践活动包括:A信息技术教育B研究性学习C劳动技术教育D忘了【ABC】
6、《学记》中的“开而弗达”体现什么现代教育方式?A启发式B发现式C填鸭式D合作式【AB】 7、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A自我为中心B刻板性C不可逆性D抽象思维【D不选】 8、学习26个英文字母,前后容易记忆,中间难记,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痕迹消退D同化【AB】
9、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A编歌诀B谐音联想C视觉想象D生产性学习【D不选】 10、教师适宜的教学行为有?【ABCD】 四、案例分析:(10×2=20)
1、青岛某些中学实行“走班式”,像数学、物理较难的科目,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成绩选择班级,教师针对······问:“走班式”是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哪种形式?与原班级内部按照能力或成绩编组有什么区别?其优点有哪些?其弊端有哪些?【答分层制最恰当,分组也可能给分。】【除了最基本的主体性,因材施教,自信心之类的,另外要点为促进学生之间竞争,扩大学生的交际交往范围。至少4条。】【不好管理 两条即可】
2、“雪融化后是什么?”“春天”老师一本正经的说不对,并给出标准答案是“水”,并要求学生用心记住。学生的“冰雪融化”······学生想象的翅膀都被剪断了。问:该教师长此以往会有什么结果?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此题拉不开分数,合理即给分】 五、作文:(35分)
以《读书与教师成长》为题,结合自己读过的一本或多本著作或文章,揭示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800字。
【最好是教育学著作,必须紧扣教师专业化发展,上过辅导班的照搬作文不会的高分,千篇一律】
读书与教师成长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 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
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教人是我们的使命,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
者。尤其是那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更需要教师具有临场多向想像、迅速选择、敢于决断、巧妙引导等各种创造能力。这些,如果不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绝难胜任的。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用新理念置换旧观念的痛苦的改造过程。实现这个痛苦的改造过程,唯有读书。
“一桶水”总有耗尽的时候,一支“蜡炬”总有燃尽的时候,不读书,又去哪里寻找“活水的源头”呢?
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
读书与教师成长
很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日俱增。是的如果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通过建筑、工具等物化的形态保存和延续那么人类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续呢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当于人类的童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
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
有人说教师是一个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些曾经写在我们教育学教科书上的东西现在看来是有不少问题的。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花是无法去影响园丁的它只能给园丁带来感官的愉悦带来工作的成就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同时园丁自己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过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