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长鼻子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聆听《小象》、《大象》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小象》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知识,吃什么、
住在哪里?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
和节拍。
2、 聆听《大象》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
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他怎样走路?大象的音
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 时:第二课时
课题:表演《小象》 教学目的: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大象的音乐。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9
4、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小象》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
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
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编创与活动: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
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
的问题,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10
课题:跳起来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表 演:
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
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
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课 题:小松树
教学目的: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听《小松树》的录音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
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11
2、轻声有感情地随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
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编创自己独
特的动作来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 时:第二课时
课 题: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的: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
现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力度。 教学难点:聆听音乐,听辨音乐的力度。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 提示:这首木琴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麽特点?
3、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
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
5、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课 题:挤奶舞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蒙古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