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运输基础设备 运输安全技术设备 2、管理实效 人员素质 设备质量 环境条件 3、导向 规范 约束 评价和激励 4、事故通报 调查处理 统计分析和总结报告 5、安全基础(总体)管理子系统 人员安全保障子系统 设备安全保障子系统 环境安全保障子系统 6、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 7、增强安全意识 保证安全需要 激励安全动机 提高业务能力 8、事故性质 损失大小 影响正常行车程度 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大事故 险性事故 一般事故 9、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分不放过 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事故责任人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10、运输安全系统分析 运输安全系统评价 运输安全系统管理 11、 转变干部作风 严格“两纪一化” 加强班组建设 提高设备质量 健全规章制度
12、 安全组织 安全技术 安全法制 安全信息 安全教育 安全资金
13、定项目 定时间 定地点 定数量 定标准 发现问题率 计划兑现率 解决问题率 14、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更新能力 15、感觉和知觉 需要和动机 记忆和思维 气质和性格 能力和技能 需要和动机 疲劳
16、保障系统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保证系统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威胁 17、50 1000万 18、铁路调车作业标准 铁路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19、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事故 隐患 20、重大事故 大事故 一般事故
二、 多项选择题 1、 BCD 2、 ABC 3、CD 4、BCD 5、ABCD 6、BD 7、ABC 8、ABC 9、ABD 10、AC 11、BC 12、ABCD 13、ABC 14、ABC 15、ACD 16、ABCD 17、BC 18、ABC 三、 名词解释;
1、 系统无事故、无危险、无威胁的安全状态。 2、 衡量系统危险程度或者风险程度的客观量。
3、 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技术设备不良及其他原因,造成行车中人员
伤亡,设备损坏,影响正常行车或危及行车安全的事故。
4、 对重复进行的作业项目和工作程序,在内容、顺序、时间和动作等方面,依据生
产规律和规章制度所作的统一规定。
5、 在运输生产活动中, 能将人和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系统状态。
6、 正确执行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充分发挥新技术作用,为运输安全所必须的硬技术
使用管理和软技术开发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的一切工作。
7、 机务段、铁路局、全路,在一定时期内每百万机车走行公里平均发生的行车事故
件数。
8、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定性或定量分析安全隐患和事故原因,在识别
系统安全性和危险性的基础上, 为预防事故发生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方法
9、 配置在运输系统上,起保障运输安全作用的所有手段和方法综合而成的管理控制
系统
10、 以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故为顶上事件, 以不同层次原因(基本)事件为
节点,节点间用逻辑门符号和输入输出线连接而成的树状结构模型 11、 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12、 导致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13、 客观存在的可能对系统造成事故(危害)及其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14、 影响运输安全的心理过程,精神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品质
15、 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运输系统安全实施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
管理
16、 从危险源事件开始, 按事件树后续事件的成功或失败(正常或故障)二元对
立状态逐步进行逻辑推理,以寻求事故链和安全链的分析方法。
17、 在事故树及其等效树中,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大小程度
18、 按照安全生产的规律和法规,管理者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
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减免事故及其损失目的的一切工作
19、 指国家立法机构、行政机关和铁道部制定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各项规章制
度中有关运输安全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和专项要求 20、 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处于正常工作的能力,可用故障平均时间,
可靠度,故障率衡量。
四、 案例分析
从上而下, 从左至右
五、 简答题;
1、 与感觉和知觉,注意和情绪,记忆和思维,气质和性格,工作能力和技能, 安全
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此外,与疲劳程度也有很大关系
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安全需求,激励安全动机,提高业务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 人员:路内工作人员和路外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设备: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
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设计和使用的安全性;环境:包括内部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管理;主要有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和安全资金等要素的影响,以及各要素的综合影响,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是直接、表层的影响因素,而管理是间接的,又是根本的影响因素
3、 在事故树及其等效树中, 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大小程度,按结构重要
度排序,可分别轻重缓急采取防范措施,加强重点控制,同时也可按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排序编制安全检查表
4、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各种手
段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具体运用时都有一定的条件和局限性,各种手段都不是
孤立的,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应综合运用
5、 在有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安全重在管理的依据是:1、安全对管理有很强的依赖性。
运输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人——机——环”系统,涉及多部门, 多工种,多环节,需要管理的综合协调作用, 才能保持系统的相对平稳,实现运输安全生产,2、管理手段和方法决定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水平和质量决定了系统安全状态的好坏,3、从事故成因着,除不可抗力外,所有人为事故均起因于管理失效的错误操作,管理落实到位,生产才能安全可靠。
六、 论述题;
1、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运输企业在组织指挥生产时,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
发展的第一要素和保证条件,在安全、效率、效益三者关系中, 安全第一位重要 预防为主,就是运输企业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从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上,不断增强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整体功能,把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遵守规章制度,严格组织纪律;加强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改善和更新运输技术设备,向科学技术要安全;争取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 安全、效率、效益三者紧密相关,高度统一,安全的目的是提高运输生产和效益,
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率和效益;安全生产水平决定了效率和效益水平,安全生产不仅创造了积极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大减少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和效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安全生产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物 质保证
3、 绝对安全是指生产中无事故,无危险,无威胁的系统状态,认为不出事故才是安全, 要安全就不能有事故,把事故作为衡量系统安全与否的唯一指标。而相对安全是指 生产中,将人和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系统状态。认为不出事故不一定安全, 事故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
前者,在安全管理中, 以防止事故发生为目标,重事故轻隐患,重形式轻内容,重 结果轻过程,容易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安全状况起伏不定。后者,在安全管 理中,以预防为主为导向,实事求是,重根治隐患,重措施落实,重基础建设,使 安全生产周期大大延长。
七、 计算题;
1、 {X1,X2}、{X1,X3} 2、 T
E1 E2
X1 X2 X1 X3
&&3、 {X1}、{X2,X3} 4、
T & X1 P2 X2 X3 5、 Ip(1)= 0.05 Ip(2)=0.01 Ip(3)=0.01 Ip(1)> Ip(2)=Ip(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