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学期主动与家长们持续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或是平时放学时与多位家长进行交流。
以上就是我个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得失体会。当然,我做得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 班主任工作反思(七):
对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不仅仅仅是国家和学校培养人的执行者,更就应是培养学生共性、发展学生个性的承担者。透过对群众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发展学生个体的同时,促进群众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不只局限于学生此刻的发展,更要思考到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际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普遍现象的问题:
[问题一]: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仍旧是少数学生的我行我素。
[现象]:我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礼貌公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少数学生却经常“碰线”。 [原因和对策]:民主平等是引导、教育工作的前提我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我更倾向于“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用自己对行为的控制潜力去要求学生,而我们和学生的认识是不平等的,即使我们付出了再多的爱,在学生中产生不了共鸣,也不必须会得到我们要求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去审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没有去认识他们对是非的评判标准,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一种“换位思考”的观念。记得我刚开始工作时,对一位久
教育不改的学生说:“你怎样就不理解老师对你的期望呢”。这位学生之后在其他的学生中说:“王老师小时侯就有这么懂事吗?”是啊,我们不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唯一因素,不是掌握人发展的权威。但我们往往用我们的经历和阅历当作法则,当作培育人的指导思想。在小学生还没有具有必须自控潜力和成熟认识潜力的时候,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就很难在学生身上取得“遍地开花”的效果。
[问题二]:对学生行为进行了指导,但在实际行为中,学生往往出现很大的偏差。 [现象]:教室里的纸屑没有人主动的拾;课桌摆放乱七八糟等等。
[原因和对策]: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有利和实际的引导、教育我们明白:学生行为的养成更多是受环境的影响,不是班主任凭着期望就能做到的。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经常与一些学生所听、所见构成的价值观,甚至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无声的教育。如果我们主动地拾纸、主动地去排排课桌椅……,所谓“润物细无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改变了学生一些固有的价值观。这时,我们的教育就有说服力,才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 [问题三]:对个别学生的“和风细雨”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现象]: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时,学生无动于衷,相反的换来了学生的无理辩驳乃至“白眼”。 [原因和对策]:爱要爱得明明白白小学生由于认识潜力的局限,对教师的爱通常不能够充分理解,倒是认为“言高有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就应对学生进行体罚,要给予无私的爱。但是,这种爱不就应是无限度的爱,如果这样,我们就混淆了“关爱”与“纵容”的区别。我们对大多数的学生和普遍状况,要“和风细雨”,但对个别学生、个别状况,就应义正词严。当然,这种“义正词严”并不是一种强迫性的教育,但也就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有一位学生经常把废纸乱扔,多次说服,收不到效果。于是我就召开班会,
针对这位同学个人制定了“惩罚”措施,即义务劳动,并亲自监督。经过大半学期的强化,这条规定已成“功成身退”。
[问题四]:班干部的工作用心性、对一些现象与问题的敏感性和在学生中的号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
[现象]:开学伊始,班委会工作井井有条,班级管理比较到位。时间一长后,班主任便多要“费心费力”了。
[原因和对策]:都是无竞争惹的祸开学伊始,由于班委会是刚选出来的,班委成员比较有“雄心壮志”,有较强的职责感,所以管理比较严格、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敏感性降低了,出现了“管理惰性”,甚至班委成员本身出现了“同流合污”。这不是同化现象,而是一种典型的任务意识、职责概念的淡化。因此,我们要透过引入竞争,不定期的强化这种意识和概念,不断提醒班委成员认识自己的职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竞争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主人翁意识的强化,融合到班级用心性的提高。 当然,我在实际工作中还遇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班委会工作具体方法不多、学生之间出现小团体等等。但是我想:只要我用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切实把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即使出现了问题,只要认真总结,就能够找到比较适宜的工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的预防或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班主任工作反思(八): 一、学会控制好情绪
情绪能够很快的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班主任的情绪也会很快的传染给学生,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学
生也能够及时的察觉并受到暗示。班主任就应用怎样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学生呢?我觉得班主任的情绪就应是用心的、向上的、阳光的,一种能温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自信,带给学生快乐的一种情绪体验。情绪往往伴随着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如人高兴的时候往往拍手或大笑;生气的时候身体会发抖;悲哀地时候身体会蜷缩一团。我们的眼睛、语言、动作都是传递和表达情绪的载体,一个眼神、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都是心理活动的表现。身为班主任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用心正确的一面。身为班主任的我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偶尔也会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情绪失控,每遇这种状况我总是陷入深深的自责,于是经常提醒自己不就应这样貌处理,就应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我总结出了一条经验: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处理事情。不论学生犯下多么严重不可原谅的错误,不要一时性起,怒发冲冠、劈头盖脸的批评学生,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让大脑持续清醒,让情绪恢复平静,当理智说服自己的时候,再去处理学生的错误。 二、学会和学生商量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富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简单直接的一些做法,身为班主任应尽量减少和避免这种做法。批评甚至是惩罚并不能增加学生对你的信服和支持,相反只能增加学生对你的厌烦和憎恨。很多班主任都存在这样的心理包括我在内: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我教你怎样做,你就怎样做。俨然一副将军上战场指挥千军万马把敌人消灭的一干二净的磅礴气势,孰不知我们做班主任没有将军那样指哪打哪的权利,我们应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可爱的学生,他们还不明白为什么违反纪律要扣分,不明白为什么一扣分就会挨老师的批评,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做了一件十分搞笑的事儿竟被老师痛斥一顿……孩子们很痛苦,班主任们很上火。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担心孩子会犯错,犯错是孩子成长的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