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施工技术方案
第一节、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涉及施工工艺多,存在各种施工工艺的搭接施工且投入的施工设备众多,工程桩施工与围护桩(三轴水泥搅拌桩、预应力管桩和钻孔桩)平行交叉作业,具体部署如下。 一、施工顺序总体安排
本工程存在三轴水泥搅拌桩、预应力管桩和钻孔桩,由于预应力管庄施工时,存在应力破坏,应力影响范围为1-1.5倍桩长,本工程预应力管桩桩长为15m,桩顶标高为-10.75m,自然地坪标高为-0.65m,故压入桩长约为25m。预应力影响范围按1.5倍桩长算,则影响半径为37.5m。故施工顺序总体安排如下:
1、如场布图所示,将场地划分为东、西两个区域。
2、考虑到预应力的影响,预应力管桩优先施工。施工顺序为东、西两区域同时施工,施工方向均为由西向东,西区域安排1台静压桩机,东区域安排2台静压桩机。
3、静压桩机施工一段时间后,工程桩的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机与围护桩机顺速加入施工,工程桩的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机与围护桩机平行施工。工程桩基的施工顺序与静压桩基一致,东、西两区域同时施工,施工方向均为由西向东,西区域安排3台GPS-12型钻机,东区域安排5台GPS-12型钻机。围护桩的施工顺序为从西北角分两路依次到东南角。
4、在东西两区域各设置循环泥浆池一个。
西区
东区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9
第二节、静压桩施工技术方案
一、静压管桩施工准备及注意事项 1、静压管桩施工
管桩的预制、养护(本部分在管桩生产厂家完成):管桩的设计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图集设计制作。 2、管桩的施工
运输→施工放线→桩机配重→桩机就位→吊桩→压桩(直至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为止)→桩机就位开始第二根桩施工(直到全部施工完毕) 3、施工作业顺序
挤土桩施工机理所产生的挤土影响范围一般在1~1.5倍的桩长范围内。只有合理的压桩流程及适当地控制沉桩速率,才能有效地减少压桩施工所产生的挤土效应。因此在确定施工作业顺序时,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周围环境、以及对工程桩自身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 二、压桩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1、压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桩机就位——桩机调平——吊桩——测垂直度——压桩——记录,在压同一根桩时,桩机就位、吊桩、压桩、送桩等工序应连续施工,避免停机时间过长造成送桩困难。 2、测量放线定位
(1)根据甲方给出的建筑物轴线,再根据建筑物的桩位图放出具体的桩位,轴线和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桩位经甲方、监理复核后才能施工。
(2)为了避免因压桩产生侧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形,应在远离压桩区域(不小于30米)设置轴线控制点和两个桩位控制点,施工期间每天对轴线控制点和定位点进行复核。
(3)桩位定位前应检查各轴线交点的距离是否与桩位图相符,然后使仪器通过直角坐标或极坐标法测放样桩,做好距离和角度的记录以便复测桩位。 3、桩材外观检验
(1)桩在运入施工现场时,检查出厂合格证、生产龄期,细心检查起吊、运输、堆放等过程有否损伤,并做好验收交接记录,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桩不予接收(附预制桩外观质量检验标准表)。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 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