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年河南物理中招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5:43: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案及解析

1. 声音的产生;音色。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2. 考点: 光的色散。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4)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 解答: 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块红色光屏,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红色光带;这表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故答案为:色散;不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和太阳光是复合光. 3.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解答: 解:(1)小亮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脚对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也对脚施加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人就能向前运动了; (2)小亮立定跳远之前是静止的,脚向后蹬地后,人就向前运动了,说明力改变了人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相互的;运动状态. 点评: 平时生活中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断积累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处处是物理,物理时时在身边. 4.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气体的压强跟自身的体积成反比,气体的体积增大,其压强就减小;反之,气体的体积减小,其压强就增大.

5

解答: 解:(1)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随着瓶内水面的降低,水喷出的距离越来越短,是因为小孔处水的深度逐渐变小、压强变小; (2)堵住瓶口,不久水便停止从小孔中射出,因为在流出一部分水后,瓶内上方空气的体积变大,气压就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就停止从小孔中射出. 故答案为:小;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 5.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扩散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本题要知道:(1)六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液化,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凝华. (2)我们离物体很远就能闻到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是气味的分子运动到我们身边的结果. 解答: 解: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故答案为:升华;不停地运动. 点评: 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确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6.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 计算题;动态预测题;图析法。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阻值; (2)根据滑片的移动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2两端电压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 解:由电路图可知,R1、R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1,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由题意可知,U=12V,I=0.4A,U1=8V,则 U2=U﹣U1=12V﹣8V=4V, R2===10Ω. (2)当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根据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根据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 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故答案为:10;小. 点评: 判断电压表或者电流表示数变化的题目,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认清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2)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出电路中测量总电流的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3)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分析其余电表变化情况.

6

7.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 (2)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 解答: 解:从题可知,可以从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则说明了所成的像为实像, 而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能看到这个像. 故答案为: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点评: (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2)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放大的.实像是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 8.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海市蜃楼、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 解答: 解:A、立竿见影是指把竿竖在阳光下,可以看到竿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不合题意. B、“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C、“池水映明月”指的是看到水中的月亮,这是一种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月亮反射的光线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不合题意. D、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线不能绕到叶子后面,故能挡住泰山.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知识点. (2)类似的现象却包含了不同的道理,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细心加以区分. 9. 考点: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移动通信;卫星中继通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等. 解答: 解:A、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不合题意. 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C、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不合题意. D、手机信号屏蔽仪发射的干扰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这是一道考查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题,比较容易,可以作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 10. 考点: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专题: 推理法。

7

分析: 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后,求出两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若相等,仍平衡;若不相等,将向力和力臂的乘积大的那边倾斜,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一个格为L, 原来杠杆:3G×2L=2G×3L,处于平衡状态, 现在在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后,左边=2G×2L,右边=G×3L,左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大,杠杆不再平衡、左端下降.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只比较力或力臂大小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11.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使用三脚插头,其中较长的脚与该用电器的外壳相连,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2)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有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3)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和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 (4)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接入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解答: 解:A、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通过三角插头接地,以防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故A正确; B、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答案B错误. C、控制家用电器的开关应与该用电器串联,故C错误; D、空气开关跳闸的基本原因是:所带负荷超限了.一般情况是:短路或负荷过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以及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12.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乙鱼缸放入小船后,排开一定的水,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重等于排开的水重,而两鱼缸内的水面刚好相平,船重等于排开的水重,由此可以知道,放入小船后,乙鱼缸、水和船的总重等于甲鱼缸和水的总重,由G=mg可知两鱼缸的总质量相同. 解答: 解:∵小船漂浮, ∴F浮=G排=G船, 即:放入小船后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小船的重力 ∴两鱼缸的总重相同, ∵G=mg, ∴两鱼缸的总质量相同, 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相同.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属于难题.

8

2012年河南物理中招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9zim6oxgq3cwgi88zx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