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肥皂在硬水中使用时能与成洗涤剂与
和
和
形成不溶于水的钙盐和镁盐,浪费了部分的肥皂。合
形成可溶性盐,可以有效地在硬水中使用。
(4)肥皂经长时间储存容易变质,合成洗涤剂不易变质。
附:部分研究课题参考
(1)调查家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
(2)硬脂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结构特点及其乳化作用;
(3)合成洗涤剂与水质污染问题;
(4)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
(5)表面活性剂;
(6)食物油的变质问题;
(7)人体中脂肪的来源,脂肪在人体中的作用,脂肪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8)油脂与矿物油的鉴别。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
教科书所列举的实验是钙离子、镁离子与肥皂中高级脂肪酸的酸根离子形成难溶性沉淀的反应。建议教师演示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蒸馏水的对比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现象不同?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硬水和软水的知识。
四、习题参考答案
2.D 3.4 mol 4.16.8 t 1.01 t 二、活动建议
【实验4-1】
1.(1)所用银氨溶液必须随用随配,不可久置,否则会生成易爆炸的物质──氮化银(Ag3N),该物质哪怕是用玻璃棒刮擦也因其分解而爆炸。另外,在滴加氨水时要防止氨水过量。
(2)本实验的成败与试管干净与否关系很大。为保证实验成功,所用试管最好先用少量NaOH溶液煮一下,并用清水冲净后再使用。
(3)葡萄糖溶液不能过浓,以10%的葡萄糖溶液比较适宜。如果过浓,只能得到黑色沉淀而得不到银镜。在使用10%的葡萄糖溶液时,当刚加入到银氨溶液中时,也有可能产生黑色沉淀物,但加热后会生成银镜。
(4)银氨溶液与滴入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并温热时,不要再摇动试管。此时如摇动试管或试管不够洁净,生成的将是黑色疏松的银沉淀而不是光亮的银镜。
(5)实验后,试管中的反应混合液要及时处理,不可久置。生成的银镜用少量硝酸去除,并用水洗净。
2.制取氢氧化铜时,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且质量分数要大一些,这样制得的氢氧化铜能加快葡萄糖的氧化,使实验现象明显。
【科学探究 】
本节有3个科学探究,对这些探究活动的建议如下:
[活动形式]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现象,验证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理解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控制不好溶液的酸碱性,反应往往不能顺利地进行。
[探究活动组织]
1. 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和编制对比表格的过程进行指导。可供使用实验用品:10% 葡萄糖溶液、10% 果糖溶液、20% 蔗糖溶液、20%麦芽糖溶液、淀粉溶液、2%
溶液、2%氨水、5%
溶液、10% NaOH溶液、稀硫酸、稀碘酒溶液、试管、酒精
灯等。
2. 学生动手实验、整理实验信息,利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实验事实。
3.探究实验汇报总结。
说明:果糖是多羟基酮,为什么也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与果糖可采用何种方法进行鉴别?
银镜反应或与新制
的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在溶液中会部
分转变为葡萄糖;果糖分子中还含有羰基及多个羟基,羰基受多个羟基影响有很强的还原性。所以果糖也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
氧化,也是还原糖。
葡萄糖具有醛基,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被溴水氧化。反应方程式为:
在酸性条件下,果糖不能转变为葡萄糖,果糖不被溴水氧化。所以,可以用溴水区分葡萄糖和果糖。
【实践活动】
也可采用调查化学知识在医疗中的应用(如糖尿病的粗检查等),或其他活动形式。应注重学生活动后的成果交流。可要求学生分成活动小组,各组有不同的侧重点。
附:课外实践活动课题参考
(1)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功能、利弊;
(2)糖尿病患者尿糖的检验方法及糖尿病食品;
(3)手性化合物的应用;
(4)纤维素在制造胶卷、珂罗玎、赛璐珞、人造丝、玻璃纸、造纸等中的应用;
(5)自制甜酒酿;
(6)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食物中的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7)糖与人体健康。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
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现象与乙醛相同,这体现了葡萄糖结构中醛基的特点。建议教师在复习乙醛氧化反应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思考问题:能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类吗?葡萄糖还能有什么类型的反应,重点强调其多官能团的结构特点。
四、习题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D 6.1.04 t 二、活动建议
【实验4-2】蛋白质盐析实验
1.实验所用的蛋白质溶液不能太稀,而且要现配现用。配制鸡蛋白溶液时,不能使蛋黄混入,因为蛋白和蛋黄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蛋白质。
2.做盐析实验时,显。在所有的盐中,
饱和溶液不能加得太少,如果加入固体
,效果会更明
具有特别强的盐析能力,不论在弱酸性溶液中还是在中性溶液中都能
沉淀蛋白质。其他的盐(如钠和镁的氯化物或硫酸盐)要使溶液呈酸性时才能盐析完全。使用
时,使溶液呈酸性反应,会更有利于盐析作用。
3.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增强清晰度和可视性。
【实验4-3】蛋白质变性实验
1.蛋白质溶液不能太稀,醋酸铅的质量分数应为1%。 2.可用
、
溶液代替醋酸铅溶液,效果相同。
3.可补充甲醛溶液使蛋白质变性的实验。实验时,将甲醛溶液酸化或将蛋白质溶液酸化,会提高试剂的灵敏度并加快蛋白质的凝结。
4.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增强清晰度和可视性。
【实验4-4】蛋白质颜色反应实验
1.实验所用的浓硝酸应不低于40%。
2.也可向未稀释的鸡蛋清液体上滴加浓硝酸8~10滴,很快就显示黄色。或将浓硝酸滴在煮熟的鸡蛋白或白羽毛上,也立即显现黄色。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
在蛋白质变性的知识背景下,本单元设计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3个小问题,体现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达到了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应注重分析应用的是哪种变性条件,体会蛋白质变性的不可逆性。蛋白质变性的知识要求比较浅显,但涉及的知识面广,这部分内容在课堂内不要讲得过深、过细和过多,应侧重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如安排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寻找日常生活中与蛋白质变性应用有关实例。
四、习题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D 6.10 000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B 15.
16.略
17.(1)分别取少量三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1~2滴碘—碘化钾溶液①。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原试管中的溶液为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2)另取两只试管,分别取少量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3~5 min(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反应),有银镜产生的是葡萄糖溶液,无现象的是蔗糖溶液。
18.略 19.77.8 g 20.3.8×
kg
① 碘—碘化钾溶液的配制:取10 g碘化钾,溶于50 mL蒸馏水中,再加入碘5 g,搅拌使其溶解。加碘化钾为提高碘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
【学与问1】
【学与问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