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自学指导书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
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正确认识大学生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从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使学生认识到为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在校期间就要培养优良学风,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立志成才。
教学重点:1、学习\基础\课的意义;2、适应新环境,确立新形象;3、成才
目标的设立;4、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复习思考题:
1、 结合实际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的理解。 3、 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最富于理想的年龄,也是信念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想信念信仰的特征及关系在个体人生价值中的地位;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思考题:
1、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如果有信仰的话,只信仰金钱和自己。果真如此吗,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2、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动力?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思考题:
1、什么是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怎样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3、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他
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了解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实现理想和成才的意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康成长,了解和学习人际关系理论,自觉遵守人际交往道德;掌握创造和谐的人生环境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内涵、内容、评价标准; 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 思考题:1、何谓人生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
3、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人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伦理道德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学习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努力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性,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现代高素质人才。 教学重点: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4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
思考题:1、 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
2、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
3、当代大学生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关系,了解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必要手段,强化公民基本公德意识,遵守公共法律规范,做有道德、遵纪守纪的公民。学习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得价值主体多元化,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公共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关于公共生活、公共秩序及其相互关系; 2、关于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3、关于维护公共秩序的法律规范。 思考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7、《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哪些突出特点?
8、《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六章 培育职业道德 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职业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摆正爱情在人生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自觉遵守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职业道德的特征、爱情的本质、孝的传统内涵与现代意义。 思考题:
1、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设计? 2、你怎样认识爱情和婚姻家庭?
3、怎样理解竞争与合作?如何正确处理?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制精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国家完全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重点和难点:法的特征及本质、法治、权利与义务观念、国家安全意识、法治与法制、法律的运行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法?
2、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如何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实践法律规范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适应社会法治化的需要。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思考题:
1 、我国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 、什么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有哪些? 4 、什么是债权?债发生的根据是什么?
5 、什么是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