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1000 14.5 >1000~1250 17 >1250~1600 20 >1600~2000 24 >2000~2500 28.5 >2500~3150 34.5 28 33 39 46 55 67.5 45 52.5 62.5 75 87.5 105 70 82.5 97.5 115 140 165 115 130 155 185 220 270 280 330 390 460 550 675 6.2 轴心线平行且轴心线位臵为可调整结构的“67”型圆弧齿圆柱齿轮副、圆柱蜗杆传动、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副的侧隙应符合表中的规定。如用压铅法检查侧隙,应沿大齿轮(或蜗轮)圆周不少于3处的等分部位检查,铅丝的长度应大于3个齿距,铅丝的直径不宜超过侧隙的3倍,对于齿宽较大的齿轮,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臵至少2根铅丝。 表1 “67” 型圆弧齿圆柱齿轮副侧隙 法向模数 mn 侧隙 表2 圆柱蜗杆传动侧隙 中心距 ≤40 >40~80 >80~>160~>320~>630~>1250 160 标准保证侧隙DC 0.055 0.095 较大保证侧隙De 0.110 0.190 表3 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侧隙 中心距 80 >80~160 >160~320 0.130 9
2~6 (0.04~0.06)mn 7~30 (0.03~0.04)mn 320 630 1250 0.130 0.190 0.260 0.380 0.530 0.260 0.380 0.530 0.75 - >320~630 0.260 标准保证侧隙DC 0.095 0.190 表4 圆锥齿轮副的侧隙 中心距 ≤50 >50~>80~>120~>200~>320~>500~>800~80 120 200 320 500 800 1250 0.420 标准保证0.085 0.100 0.130 0.170 0.210 0.380 侧隙DC 较大保证0.170 0.210 0.260 0.340 0.420 0.75 侧隙De 0.850 6.3 轴心线位臵为可调整结构的齿轮副的装配,其接触斑点应符合表的规定。用着色法检查齿轮副的接触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a.将涂色油薄而均匀涂在小齿轮(或蜗杆)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转。
b. 圆柱齿轮和圆柱蜗杆传动的蜗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的蜗轮其接触斑点在齿高方向应偏向齿顶,且双向运转时蜗轮轮齿两侧接触面应对称与蜗轮齿宽中间平面: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 表:齿轮传动接触斑点
2 3 接触斑点精度等级 4 5 6 7 8 9 10 11 12 齿轮类别 测量部位 1 接触点百分值,不得小于 渐开线圆柱齿轮 67型圆弧齿高 齿长 齿高 65 65 65 60 55 50 45 40 30 25 20 15 95 95 95 90 80 70 60 50 40 30 30 30 — 10
70 65 60 50 — 齿轮 圆锥齿轮 齿长 齿高 齿长 — — — — — — 75 70 60 50 40 30 30 — 75 70 60 50 40 30 30 — — — — — — — 圆柱蜗运动传动 动力齿高 齿长 齿高 齿长 齿高 齿长 60 60 60 50 75 75 75 60 60 60 60 50 30 75 70 65 50 35 55 60 杆 传动 圆弧齿圆柱蜗杆 c.可逆传动的齿轮,轮齿两侧面均应检查。 7. 联轴器装配
7.1刚性联轴器的装配。两轴心径向位移不得大于.03mm。两个半联轴器端面的接触应紧密。
7.2十字滑块联轴器(见图1)的装配。两轴心径向位移和两轴线倾斜应符合表的规定。十字滑块联轴器的端面间隙c,对于外行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190mm的联轴器应为0.5~0.8mm:对于外形最大直径大于190mm的联轴器应为1.0~1.5mm:
表十字滑块联轴器装配要求 联轴器最大直径Dmm ≤300 >300~600
11
两轴心径向位移不大于 两轴线倾斜不得大于 0.1 0.2 0.8/1000 1.2/1000
7.3 CL型齿轮联轴器(见图2)的装配,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外齿轴套端面处间隙c应符合表中的规定,且外齿轴套端面处间隙c的确定,应使外齿端面与端盖在两轴窜动到端面间隙为最大尺寸位臵时不接触。装配后应按设备技术文件 规定在内腔加注润滑剂。
图型齿轮联轴器
表CL型齿轮联轴器装配要求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