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新高考高中地理(课件 讲义,含地理核心素养)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0:16: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0.5×?-4.0?F2=- N+0.5×10 N=205 N,方向竖直向上.

0.01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钉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205 N,方向竖直向下.

在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计算时注意: (1)列方程前首先选取正方向;

(2)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参考系,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3)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动量的变化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

针对训练1 (2018·沂南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为55 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静止落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他最终静止悬挂在空中.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为1.1 s,安全带长为5 m,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 ) A.1 100 N B.1 050 N C.550 N D.200 N 答案 B

解析 工人下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安全带被拉直瞬间工人的速度为: v0=2gh=2×10×5 m/s=10 m/s;

取人为研究对象,在人和安全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受到重力mg和安全带的拉力F,取竖mv055×10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t-mgt=0-(-mv0),所以F=mg+=550 N+ N

t1.1=1 05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大小为1 050 N,故B正确,A、C、D错误. 例3 同一人以相同的力量跳远时,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由于( ) A.人跳在沙坑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B.人跳在沙坑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C.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D.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力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答案 D

解析 人落地前的速度是一定的,初动量是一定的,所以选项A错误;落地后静止,末动量一定,人的动量变化是一定的,选项B错误;由动量定理可知人受到的冲量等于人的动量变

化,所以两种情况下人受到的冲量相等,选项C错误;落在沙坑里力作用的时间长,落在水泥地上力作用的时间短,根据动量定理,在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时间t越长,则受到的冲力F越小,故选项D正确.

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的问题主要有三类: ?1?Δp一定,t短则F大,t长则F小. ?2?F一定,t短则Δp小,t长则Δp大. ?3?t一定,F大则Δp大,F小则Δp小.

针对训练2 (多选)对下列几种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击钉时,不用橡皮锤仅仅是因为橡皮锤太轻 B.用手接篮球时,手往往向后缩一下,是为了减小冲量

C.易碎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船舷常常悬挂旧轮胎,都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

D.在车内推车推不动,是因为车(包括人)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为零 答案 CD

解析 击钉时,不用橡皮锤是因为橡皮锤与钉子的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小;用手接篮球时,手往后缩一下,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所以A、B项错误;据动量定理F·t=Δp知,当Δp相同时,t越长,作用力越小,故C项正确;车能否移动或运动状态能否改变取决于所受的合外力,与内部作用无关,所以D项正确.

1.(动量与动量的变化)(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足球在离地高h处时速度刚好水平向左,大小为v1,守门员此时用手握拳击球,使球以大小为v2的速度水平向右飞出,手和球作用的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为g,则( )

图3

A.击球前后球动量改变量的方向水平向左 B.击球前后球动量改变量的大小是mv2-mv1 C.击球前后球动量改变量的大小是mv2+mv1 1

D.球离开手时的机械能不可能是mgh+mv12

2答案 C

解析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击球前球的动量p1=-mv1,击球后球的动量p2=mv2,击球前后球动量改变量的大小是Δp=p2-p1=mv2+mv1,动量改变量的方向水平向右,故A、B1

错误,C正确;球离开手时的机械能为mgh+mv22,因v1与v2可能相等,则球离开手时的

21

机械能可能是mgh+mv12,故D错误.

2

2.(利用动量定理定性分析问题)(2018·三明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4,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为了安全,一般都要屈腿,这样做是为了( )

图4

A.减小冲量 B.减小动量的变化量

C.增大与地面的冲击时间,从而减小冲力 D.增大人对地面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 答案 C

解析 人在和地面接触时,人的速度减为零,由动量定理可知(F-mg)t=Δp,而屈腿可以增加人着地的时间,从而减小受到地面的冲击力,故选C.

3.(动量定理的应用)(2018·深圳耀华中学期中)如图5所示,一质量为0.5 kg的小球沿光滑水平面以大小为5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与竖直墙壁碰撞后以大小为3 m/s的速度反向弹回,已知小球跟墙壁作用的时间为0.05 s,则该过程中小球受到墙壁的平均作用力( )

图5

A.大小为80 N,方向水平向左

B.大小为80 N,方向水平向右 C.大小为20 N,方向水平向左 D.大小为20 N,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A

解析 设小球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为F,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小球撞墙的过程,由动量定理有:Ft=mv2-mv1,代入数据,得平均作用力为:F=-80 N,负号表示方向向左,故A正确,B、C、D错误.

4.(动量定理的应用)质量m=70 kg的撑竿跳高运动员从h=5.0 m高处静止下落到薄海绵垫上,经Δt1=1 s后停下,则该运动员受到的海绵垫的平均冲力约为多大?如果是落到普通沙坑中,经Δt2=0.1 s停下,则沙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力约为多大?(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 1 400 N 7 700 N

解析 以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初、末动量的数值都是0,所以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为零,根据动量定理,合力的冲量为零,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运动员下落到地面上所需要的时间是t=2h=1 s g

从开始下落到在海绵垫上停止时,mg(t+Δt1)-FΔt1=0 代入数据,解得F=1 400 N

下落到沙坑中时,mg(t+Δt2)-F′Δt2=0 代入数据,解得F′=7 700 N.

一、选择题

考点一 动量、动量的变化

1.关于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其动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B.悬线拉着的摆球在竖直面内摆动时,每次经过最低点时的动量均相同 C.匀速直线飞行的巡航导弹巡航时动量始终不变

D.平抛运动的质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动量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答案 D

解析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故动量时刻变化,A项错误;摆球相邻两

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新高考高中地理(课件 讲义,含地理核心素养)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ajxe77uo07g2499ip734mu7526k9200fp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