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山农场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医院党支部现有党员16名,支委委员5名,男党员10人、女党员6名。工作人员127名,其中,管理人员5名(含财务人员),卫生技术人员108名,其他人员2名(医保管理、政工员),后勤人员9名(司机、保安、清洁洗衣工),内退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90名,执业(助理)医师27名,注册护士57名。
医院为一级乙等医院(2002年十四师卫生局验收批准),土地面积26065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3696.9平方米,房屋结构为砖混三层。2013年十四师编委核定床位数105张,但由于住院病人较多等实际情况,现开设床位数150张,病床使用率94.6%以上。患者平均住院7.8天,每千人床位数6个,服务对象2.5万余人。
二、开设科室
医院设11个科室,包括外科,五官科、妇科、产科、儿科、内科、口腔科、传染科、维医科、中医推拿理疗科,辅助科室(检验,彩超,心电图,放射),能开展普通外科及四肢骨手术。
三、检查诊疗设备情况
医院现有DR X光机、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机、24小时动态血压机、彩色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温箱、呼吸机、麻醉机、手术床、离心机、尿十一项、血球分析仪、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培养箱、多功能心电监护
仪、酶标仪、胎儿监护仪、口腔治疗仪、胎儿多普勒、自动煎药包装机、电解分析仪、结核抗体芯片识别仪等设备,能满足皮山农场广大患者常见病的正常诊疗护理需求。
四、业务情况
2013—2015年平均医院总诊疗数45254人次、门诊就诊病人40228人次,住院病人4800人次,全院手术114例,接生353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医院医务人员承担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等工作,目前我场电子档案建档率97%。
皮山农场双语教育总体情况简介
一、总体情况
学校基本情况。皮山农场现设立学校5所,其中阿其玛克双语幼儿园1所,小学3所(小学内设学前教育),初级中学1所,共有教职工427人,其中,行政人员13人,专任教师336人,工勤人员78人,少数民族教职工36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5%。学前教育阶段共开设双语班28个,教职工75人,在校幼儿1098人,少数民族幼儿1017人,占园幼儿总数的92.6%;义务教育阶段共开设双语班99个,教职工338 人,在校学生4208人,少数民族学生4100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7%。其中,3所小学共开设72个双语教学班,在校生3062人,初中开设27个双语教学班,在校学生1146人。
基础设施建设。在党中央、兵、师党委的关怀下,我场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现中学校园占地总面积3909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122平方米;3所小学占地面积100023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2292平方米;阿其玛克双语幼儿园总面积33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43平方米。其中,校内建有教学楼4栋,“双语”幼儿园教学楼3栋,综合楼1栋,实验楼1栋,学生食堂、餐厅4座,学生宿舍3座,体育馆1座,300米塑胶环形跑道场1个。校外建有教师周转房1栋,青少年综合活动中心1栋。同时,还为学校配备了教学实验仪器、电教和远程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宿舍、食堂设施设备等。
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情况。2003年至2005年,首先在第一小学1至6年级部分班级进行双语教学试点,多渠道引进民考汉和汉族教师,除开设一门维语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使用人教版汉语教材。在3年试点工作中,我们认真探索双语教学方法,积累办学经验,为全面落实双语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试点的基础上,2007年9月,3所小学全面推行双语教育,2012年9月3所小学顺利实现“模式二”教学全覆盖目标,2015年全面完成中学“双语”教育全覆盖。
2015年9月,为了进一步提升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在农场中小学中开始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分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此外,农场学校还引进先进教学理念,与第二师华山中学开展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质量提升合作项目,主要有七项重点工作,一是带头人的培养。二是找准学校定位,理清教育理念。三是探索建设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合格教师队伍。四是探索适应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课程改革。五是加强交流互动活动。六是开展课题研究合作。七是开设“华山班”,示范推动教育教学。
十年来,皮山农场坚定不移的推进双语教育教学,在全场形成了良好的双语学习示范效应,广大干部职工的双语应用能力普遍提升,对外交流交往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日益密切。少数民族学生的国语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双语学习成绩也有了质的提升,职工群众十分认可。这几年来,内初班、内高班上线率明显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