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2:32: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表示一个目的基因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④代表的物质中贮存了遗传信息

B. 目的基因与质粒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C. 目的基因转录时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 D. PCR技术的变性过程中高温使⑤断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是含氮碱基、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①、②和③共同构成的④是脱氧核糖核苷酸、⑤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

【详解】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而④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不能贮存遗传信息,A错误;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同生物的DNA分子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所以目的基因与质粒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B正确;转录时只以该片段的其中某一条链作为模板链,C错误;PCR技术的变性过程中高温使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而⑤不断裂,D错误。 故选B。

2.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有关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B. 细菌的基因只存在于质粒上

- 1 -

C. 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或细胞核)外的细胞质基质中 D.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之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的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没有质粒,故A错;细菌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少量存在于质粒中,故B错;质粒是小型的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或细胞核)外,故C正确;质粒在基因工程中起运载体的作用,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质粒的分布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3.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①双链DNA分子中间出现了黏性末端,图②两个具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图③中DNA分子的双链解开,图④是以解开的单链DNA作为模板形成子链的过程。

【详解】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因此作用于①;DNA聚合酶用于DNA分子的复制,能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因此作用于④;DNA连接酶能在具有相同碱基末端的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作用于②;解旋酶能够将DNA分子的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故作用于③,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 2 -

4.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外源基因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B. 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的Ti质粒整合到染色体DNA上 C.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是相同的 D. 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转录的开始,所以只有存在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外源基因的复制需要复制原点。

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启动子和终止子是帮助外源DNA表达的,就是控制转录过程的, 要想进行复制,需要的是复制原点,A错误;Ti质粒的T-DNA片段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B错误;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中进行,C正确;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但不能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D错误。 故选C。

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羊,使其能合成人凝血因子且只存在于乳汁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获取人凝血因子基因

B. 显微注射前需要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 C. 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存在于乳腺细胞中 D. 人凝血因子基因与载体的结合不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B

- 3 -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详解】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前需要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B正确;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所形成的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所有的体细胞中,C错误;人凝血因子基因与载体的结合涉及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B。

6.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 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 通过茎尖培养得到的脱毒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表明了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是由于该细胞具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套的遗传信息。一般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详解】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仍具有全能性,A正确;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利用茎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脱毒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C正确;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没有发育为完整个体,也就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D。

- 4 -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apo437iaw01k8300wxv0h1ll01eyq01c5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