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原理》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税收学原理 课程号:0030578 编写日期:2007年4月
导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对的税收理论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学者关于税收一些理论;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了解本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的税收理论体系。 三、教学实数:1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税收理论 2. 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并讨论。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黄甫生 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4.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 如何构建中国的税收理论体系?
第一章 税收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基本特征及税收的基本术语。 二、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概念;重点掌握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对税收的基本术语有所了解。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税收的概念及解析 2.税收“三性”的基本特征 3.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比较 五、教学难点
1.税收概念的解析
2.对税收“三性”基本特征的认识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3.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什么是税收?怎样理论税收的概念?
2.怎样评析作为税收概念的“税收价格”?
3.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怎样认识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二章 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税收是怎样起源的及其发展的过程,了解新中国税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要求
了解税收的产生的原因;了解中国税收的发展历程;了解西方国家税收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2
四、教学重点
1.税收产生的基础条件
2.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和发展 五、教学难点
1.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
2.一九九四年的税收改革。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阮宜胜著:《税收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修订版 2.黄甫生 刘凤健主编:《政治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3.孙翊刚主编:《中国财政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4.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5.陈永良编著:《外国税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八、作业
1.怎样认识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的? 2.我国封建社会税收经历了哪些重大改革?试述重大改革的主要内容。
3.简述新中国税制建立和历次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税收的本质和课税的理论依据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本质及其课税的依据。 二、教学要求
了解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职能;理解并掌握税收的本质;理解课税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时数:3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国家本质和国家职能
2.税收的本质 3.课税的理论依据 五、教学难点:
3
1.税收与国家的关系 2.课税的理论依据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扬斌主编:《税收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安福仁著:《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八、作业
1.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2.怎样理解国家的职能?
3.怎样理解税收是国家的本质和国家职能的物质资料获取方式? 4.怎样理解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
5.为什么说税收是国家政治权力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 6.试述政府课税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税收原则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原则,包括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二、教学要求:
了解西方学者对税收原则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掌握税收的三大基本原则。 三、教学时数:2个课时 四、教学重点
1.凯恩斯及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2. 当代税收的三大基本原则。
3. 我国在税收上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难点
我国税收在公平与效率原则上的选择 六、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提问。 七、主要参考书目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