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2: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对,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边说边板书)。
那除了红墨水,其他的液体有没有这种现象了,我们下课后可以继续做实验进行验证。
2、教学“会变化的杯子”
除了液体,我们的世界中还有固体和气体。那固体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固体的实验探究。
师:组长上来领材料,有2个玻璃杯、热水和冰水。
各组根据书本上的提示,独立完成实验。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和帮助。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生1:加入热水后,杯子很难被拉开;倒入冰水后,杯子很容易被拉开;
生2:我跟他的一样。
生3:我想是杯子受热后变大了,所以难被拉开;而受冷后变小了,所以就容易被拉开。
生4:杯子受热后膨胀,所以难被拉开;遇冷后收缩,所以易被拉开。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真理了。下面对这个实验现象作一个总结。玻璃杯具有什么样的现象?
生1:也跟红墨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5 生2:对,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同学们真棒。学习上懂得比较、联系。对,玻璃杯是固体,它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边说,边板书)。其他固体是否也有相同的现象呢,我们下课后可继续研究。
3、教学“会变大小的气球”
刚才我们研究了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那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下面每组领一份的实验材料,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并。
学生小组成员合作,充分讨论设计方案,然后选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瘪乒乓球复原》
我们组的实验是: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二组:《气球胀大了》
我们组的实验是:把气球套在瓶子上,把瓶子放在热水里。哇!气球慢慢地胀大了,但几分钟后,水慢慢变凉了,气球也渐渐缩小了,也说明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组:《热水吹泡泡》
26 我们这组设计的实验和第三组类似,但我们不用气球,让瓶口在肥皂水沾一下,把瓶子直立放在热水里,一个又大又圆的泡泡吹出来了……
师:为同学们精彩的实验,给与热烈的掌声。
师:通过刚才几组的演示实验,谁来说说空气具有怎么样的现象?
生: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师板书)。
(三)、回顾前面,总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那么现在,谁能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所看到的现象,为什么要在水泥公路上锯开一条条缝并浇进沥青?假如没有这条缝的话,水泥公路会怎么样?教学楼为什么要留有缝隙?
生1:水泥路会胀裂。
生2:天气热时,水泥会膨胀,会涨起来裂开,像一开始看到的裂开的那幅泥地一样。
生3:教学楼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缝隙的,它膨胀时也会裂开。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好,为自己的学习效果鼓掌。
师:除了刚才的水泥路、教学楼,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同学们回去进行资料的收集,我们下节课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四)板书:
4、热胀冷缩
27 红墨水 液体
玻璃杯 固体 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空气 气体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标准内容
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温度的改变可使状态发生变化。
3.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
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