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家中的桌子高度约 80mm B.物理课本长度约 30dm C.一只小兔的质量约为 20kg D.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50dm3 D 【解析】 【详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家中桌子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2.6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只小兔子的质量在2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V=
m??50kg33
33=0.05m=50dm左右,故D符合实际.
1.0?10kg/m2.图中的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
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图中的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标注正确的是”可知,本题考查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极性。在四个选项中,直接告诉了螺线管的绕向;通过电源的正负极,间接告诉了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即可确定螺线管的磁极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
A、由图知,电流由螺线管的右端流入,且电流从第一匝线圈的外边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故A错误;
B、由图知,电流由螺线管的右端流入,且电流从第一匝线圈的里边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故B错误;
C、由图知,电流由螺线管的下端流入,且电流从第一匝线圈的里边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上
端为N极,故C正确;
D、由图知,电流由螺线管的下端流入,且电流从第一匝线圈的外边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下端为N极,故D错误;
3.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一②一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 【解析】 【详解】
各个力的力臂如下图所示:
B.逐渐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①—②—③,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力先变小后变大.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0℃的冰没有内能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C 【解析】 【详解】
A.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不能说含有热量,A错; B.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错; C.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正确;
D.对物体做功时,同时物体也可能放出热量,故温度可能不变,不一定升高,D错.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三个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小 B.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大,V2的示数变小 C.A的示数变小,V1的示数不变,V2的示数变大 D.A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变大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可知,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V1的示数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P滑变大,而灯泡的电阻不变, ∴电路中的总电阻R变大, 又∵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由公式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变小; 由公式UL=IRL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变小, 因此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L变大,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故选C
6.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两灯正常发光.使用中发现两灯突然熄灭,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增大,则故障可能是
A.灯L1被短接 D 【解析】 【详解】
B.灯L2被短接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首先分析电路,此电路是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L2当使用中发现两灯突然熄灭,说明是电路,电压表示
数增大,则故障可能是电压表并联的L2断路了,正确选D. 7.如图所示,下列对四幅图的分析合理的是
A.从高速行驶的车中抛出的物品能砸伤周边的行人,因为抛出的物品具有弹性势
能
B.用扇子扇风,可以加快汗水的蒸发,从而使人更热
C.挂在树上的人因为有重力而使树产生向下的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
D.图中杠杆向右倾斜而静止,杠杆仍处于平衡,说明人的道德品质不重要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高速行驶的车中抛出的物品能砸伤周边的行人,因为抛出的物品具有较大的动能,故A分析不合理; B. 用扇子扇风,可以加快汗水的蒸发,由于蒸发吸热,从而使人感觉凉爽,故B分析不合理; C. 挂在树上的人因为有重力而使树产生向下的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故C分析合理; D. 图中虽然杠杆仍处于平衡,但图中杠杆向右倾斜,说明人的道德品质更重要,故D分析不合理. 故选C.
8.位于山西永济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B 【解析】 【详解】
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9.以下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①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不变
②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 ③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④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选择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 A.①② 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不变,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②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采用的是转换法;
③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的是模型法;
④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选择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所以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与④。 故选D。
10.下列提供的信息有真有假,根据生活经验,不符合实际的一项是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正常人的体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