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 室内覆盖设计指导书 内部公开
BBU3806+2个 RRU3801C与原系统合路改造后覆盖。
3. 一般大型建筑物室内覆盖信号源选择
对于20层到30层,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物。满足覆盖和容量需求的前提下,建议采用BBU3806+3个 RRU3801C与原系统合路改造后覆盖。
4. 一般超大型建筑物室内覆盖信号源选择
对于30层以上,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又有群楼的建筑物。满足覆盖和容量需求的前提下,建议采用2个BBU3806+多个RRU3801C或BBU+多个Pico RRU与原系统合路改造后覆盖。
5. 室内外要兼顾覆盖场景的信号源选择
对于室内外都要覆盖的场景,采用BBU+RRU的方式或宏蜂窝+RRU方式进行覆盖,充分利用信号源CE资源。
3.4.2 直放站对室内分布系统的影响(关注)
建议由室内分布系统厂家参考运营商和华为公司意见选择合适的信号源。
限制直放站及干放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使用,以控制干扰和减小对系统容量的影响。 1. 直放站的优缺点及其使用建议 1)
射频直放站
优点:不需要传输资源。
缺点:施主天线和业务天线隔离度不够容易造成自激。 易带来导频污染,影响网络质量。
会提高施主基站接收机的噪声电平,导致系统容量和覆盖半径减小。
影响功控,切换,准入等RRM算法。 2)
光纤直放站
优点:通过光纤传输信号 ,工作比射频直放站更稳定 。 不需考虑收发隔离问题,不易产生自激。
缺点:会提高施主基站接收机的噪声电平,导致系统容量和覆盖半径减小。 其所带来的更大的延时会对定位业务产生影响。 影响功控,切换,准入等RRM算法。 建议:
城区不建议使用射频直放站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光纤直放站仅能在容
量需求低,封闭的地下停车场类似场景使用。
2010-01-3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页,共66页
WCDMA 室内覆盖设计指导书 内部公开
2. 直放站对施主基站底噪抬升的影响
图4 1个直放站对基站底噪的影响
图中横坐标是噪声增量因子
Nrise(dB);纵坐标是底噪抬升量(dB),包括了基站底噪抬升
REP?rise。
?FBTS?rise和直放站本身的底噪抬升?F?FBTS?rise?10lg(1?10Nrise(dB)10) dB (1)
?FREP?rise?10lg(1?10) dB (2) Nrise?(FREP?FBTS)?(GREP?Ld) dB (3)
?Nrise(dB)10FREP――直放站噪声系数 (dB);
FBTS――施主基站噪声系数(dB); GREP――直放站上行增益 (dB);
Ld―― 从直放站上行输出端口到施主基站接收端口的路径损耗(dB),包括电缆损耗、天
线增益和空间路损等。
(GREP?Ld)项就是净增益(dB)。
由上式(1)、(2)可见,当噪声增量因子
Nrise=0时,一个直放站的引入,使施主基站上行
底噪增加(抬升)3dB;同时使直放站本身底噪也抬升3dB。底噪抬升意味着接收灵敏度降低,移动台发射功率增加,上行覆盖半径缩小。
直放站引入后,对施主基站和直放站本身底噪都有抬升,系统平衡点在
Nrise=0时。
直放站对施主基站底噪抬升的关键因素是直放站上行增益,减小直放站上行增益带来的好处是减小施主基站底噪的抬升;但此时由于上行链路的损耗无法完全弥补,导致直放站本身底噪抬升增大,直放站覆盖区域下的UE必须增加发射功率弥补损耗差值。
2010-01-3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页,共66页
WCDMA 室内覆盖设计指导书 内部公开
3.5 室内外切换设计
3.5.1 WCDMA系统内切换(必选)
1. 室内大堂出入口的切换设计 1)
室内大堂出入口切换区域的大小由切换参数设置和边缘场强Ec,Ec/Io决定。一般采用华为默认基线参数配置即可;避免室内信号泄漏过大,建议在室外离门口5~7米范围内导频Ec<-95dBm。
2)
一般建筑物大堂出入口切换区域建议在室外离门口5~7米范围内。切换区域不宜离马路太近或进入室内过深。
2. 室内进出电梯的切换设计
进出电梯内外建议采用同频软切换;如果采用室内外异频策略,建议整幢室内建筑物采用异频同覆盖方法。
表6 电梯内外同频切换设计
楼宇 小型楼宇(10层以下) 电梯覆盖和切换设计 在电梯井上部,采用定向天线,垂直向下,直接覆盖电梯井,同一小区无切换。 在电梯井内每隔几层楼,装一个小定向天线垂直覆盖电中型楼宇(10层~20层) 梯井。如果楼宇由两个小区覆盖,建议采用低楼层小区信号覆盖电梯井的方法,在低楼层及一楼电梯出口处,UE处在同一小区,不发生切换。 电梯井内引入两个小区信号,建议采用与楼层相同的分较大楼宇(20层~30层) 段方式覆盖。电梯运行过程中,在电梯内完成两个小区的软切换。 超高楼宇(30层以上) 3. 高层室内窗口处的切换设计
与楼层相同的分段方式进行覆盖,软切换在电梯内完成;还可以采用泄漏电缆进行电梯覆盖。 高层窗口处室外小区信号进入室内较多,存在导频污染和乒乓切换,容易掉话。高层室内小区在窗边的天线口导频功率设计,应该比室外小区进入室内的信号高5dB的余量,以控制高层室内小区与室外小区的切换。
2010-01-3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页,共66页
WCDMA 室内覆盖设计指导书 内部公开
3.5.2 室内覆盖系统邻区规划(必选)
对于室内分布系统的邻区规划,由于室内覆盖区域较为封闭,所以在配置邻区关系时候应该参考实际切换区域信号强度为基础来进行设置,基本原则是邻区关系尽量简单。
1. 室内外同异频情况时邻区的选择
综合规划仿真结果和共站点GSM室内分布系统邻区关系进行选择;
在室外基站已建好情况下的邻区选择,以现场实测结果为参考,选取室外Ec和Ec/Io较好且稳定 的小区与室内小区互做邻区。
2. 高层小区邻区的选择
A 规划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很难判断哪些小区是比较稳定的强信号小区,哪些小区是不
稳定的弱信号小区。同时由于室内环境复杂,同一个室外小区在室内的信号分布不均匀,推荐按照室内信号调查的结果(或逻辑关系)进行双向邻区规划。
B 优化阶段:在室内分布系统开启后,在优化时发现由于高层室外信号波动大导致室内外
切换频繁,影响网络质量的情况,可以把单向邻区策略(高层室内小区不做室外小区的邻区)做为一个优化手段。
3.6 室内分布系统共享分析及干扰控制
3.6.1 运营商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分析(必选)
建议由室内分布系统厂家参考运营商和华为公司意见完成。
运营商一般会选择共享室内分布系统来节约成本,以下为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关注点: 1. 减小对原系统的影响
尽量减少对原系统的改动,减小对原系统的影响。
室内分布设计厂家根据系统设计详细拓扑图计算的结果,给出对原系统影响的评估;对原系统已知的信号泄漏过大或覆盖不足等问题,在本次改造中要尽量解决。
2. 参考原系统设计
新系统的设计要参考原系统的方案和实测数据。
参考原系统设计方案,给出最合适的改造思路;对于原系统室内测试中出现的切换失败、掉话、干扰等问题,在新系统设计时应予以避免。
3. 器件改造
对于原系统性能良好,频率符合要求的无源器件尽量利旧。
合路器必须满足隔离度和互调性能指标要求,尽量减少干放的使用,以1/2馈线为主,部分损
2010-01-3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页,共6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