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繁殖与改良》教案
第一章 畜禽遗传基础 第二节 遗传规律(三)
授课课时:2课时(2011-04-19)
教学目的: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变异的基本规律;明确遗传的三大定律。
教学重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分裂规律;运用遗传的三大定律进行单基因行装的遗传分析;具备应用遗传变异知识指导畜禽遗传改良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以ppt教学和问答法为主,启发法,发现法和学习探讨法相结合。
课程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开始新课学习,然后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自由组合规律
1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1.1性状的多基因决定
正常的叶绿素形成就有50多个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发生问题(异常),就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果蝇的复眼颜色由40多个基因决定,任何一个基因异常,就会导致色素基因合成受阻,形成白眼,性状的发育受多基因控制,这叫多因一效。
玉米子粒糊粉层颜色A1、A2——花青素的有无,C——糊粉层颜色的有无,R——植株颜色的有无,只有当这四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Pr决定胚乳呈现紫色,pr决定胚乳红色。
当其它基因都相同时,两个个体之间某一性状的差异由一对基因的差异决定,无必要将所有基因写出。
通常表示红花CC和白花cc的基因是指仅表示差异的基因: AA—BB—CC—DD…… 红花
AA—BB—cc—DD…… 白花
因此现在仍沿用CC—红花,cc—白花,实际红花的表现包括多种基因。 1.2 基因的多效性
一个性状受若干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影响若干性状的发育,这叫一因多效。
开红花的豌豆结绿色的种子,页腋上有黑色斑点,这三种性状同时出现;开百花的豌豆结黑色的种子,页腋上无黑色斑点,这三种性状也同时出现,这叫一因多效。(刘祖洞81页)卷毛鸡的卷毛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但这种控制涉及多种性状的变化,也是一因多效。
生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基因的作用都不可能脱离这个整体而单独控制性状,而是控制这一性状的所有基因相互协调,相互控制……共同作用来控制性状。
2 孟德尔比率的变化 2.1致死基因
1907年,法国学者库恩奥发现小鼠中的黄色毛皮性状,特点是黄色毛皮小鼠永远不会是纯种。
黄×黑 黄2378 黑2398 ≈1:1 黄×黄 黄2396 黑1235 ≈2:1
他还发现黄×黄每窝小鼠比黄×黑每窝约少1/4,纯合黄鼠胚胎期死亡。隐性致死基因。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镰刀型贫血症都属此类。
2.2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2.2.1 基因互作
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在控制某一性状表现上的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
豌豆冠RRpp×玫瑰冠rrPP
胡桃冠RrPp
胡桃冠 豌豆冠 玫瑰冠 单冠 R_P_ R_pp rrP_ rrpp
9 3 3 1 2.2.2 互补作用
几个非等位显性基因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改变原来的性状而表现出同一的表型效应。
如:香豌豆花色 白花CCpp × 白花ccPP 紫色素的形成
C P 紫花CcPp 前体 ○ ●
C_P_ : ccpp C_pp ccP_
紫花 : 白花
9 : 7
2.2.3 累加作用
几个非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着某一性状的表现,而且每一个基因都只有部分的作用。
如:南瓜瓜形 圆球形×圆球形
扁盘形
扁盘形 圆球形 长形 2.2.4 重叠作用
每一个基因对于表型效应都具有一定的作用,相同而不累加。 如:荠菜蒴果 三角形×卵圆形
三角形
三角形 卵圆形 15 1
2.2.5 上位作用:
控制同一性状的两对基因,其中一对基因掩盖了另一对基因,这种不同位基因之间的掩盖作用称为上位作用。其中起掩盖作用的基因叫上位基因,被掩盖的叫下位基因。若起上位作用的基因是显性(隐性)基因,称显性上位(隐性上位)。
2.2.5.1 显性上位
如:燕麦的颖壳颜色 黑颖Bbyy × 黄颖bbYY
B控制黑色素形成,
Y控制黄色素形成, 黑颖BbYy B对Y起掩盖的上位作用,显性上位, 自交 B对Y不起掩盖的上位作用。 黑颖 : 黄颖 : 白颖
B_Y_,B_yy : bbY_ : bbyy
12 : 3 : 1
2.2.5.2 隐性上位
如:兔子毛皮颜色 灰兔CCGG × 白兔ccgg
C控制黑色素形成的基因,C能合成,
G负责色素分布,G负责将C合成的色素 灰兔CcGg
分布在毛内部多一些;g
自交
的色素分布在毛外部多一些, 灰兔 : 白
兔 : 黑兔
Cc对G或g有掩盖作用,称为隐性上位。 C_G_ : ccgg,ccG_: C_gg
负责将
C
合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