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20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选自《庄子·说剑》)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之不厌 好:喜欢,爱好 .B.诸侯谋之 谋:图谋 .C.赐之千金 赐:赏赐,赠予 .D.周善为剑善:好处 .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A.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B.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C.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D.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喜好剑术的赵文王面前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三千余人,而他从不满足。 B.太子悝十分担忧国力日益衰退的赵国,于是以“赐之千金”招募说服赵文王的人。 C.庄子不接受太子悝的千金厚礼,是因为还没有达到庄子希望的数目。 D.太子认为,庄子穿着剑士的服装去见赵文王,一定会适得其反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乃还。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注释】①行李:使臣。④肆:延展,扩大。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必退师:军队 .B.然郑亡亡:灭亡 .
②
①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益:增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舍弃,放弃 .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烛之武开始推辞不去,主要是因为年轻时就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就更不行了。 B.烛之武答应郑文公的关键是国难当头时,能够捐弃个人私怨,以国家为重。 C.烛之武列以晋文公“朝济而夕设版焉”证明秦晋间的利害冲突,是为了吓唬秦君。 D.从整个游说过程来看,可以看出烛之武足智多谋,信口雌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
①
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③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注释】①业:使之做官从而成就功业。②环瑱(tià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③於(wū)陵:地名,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未发 书:信 .B.使者不说 说:说话 .C.恤孤独 恤:顾怜,赈济 .D.一女不朝 朝:上朝 .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A.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B.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C.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D.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使者不高兴主要在于,赵威后没有先问齐王状况却打听收成和百姓,是先卑后尊。 B.赵威后不看齐王的书信,而向齐使者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实际上就是“舍末问本”。 C.赵威后分别从隐士锺离子、叶阳子、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的情况着手问使者相关问题。
②
D.从赵威后的问答可以看出,她爱国爱民,有君贵民轻的进步思想,重视贤达人才。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变也。?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如??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
②
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穀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
(选自《史记》)
【注释】①岩:台阶。②牛酒:这里指酒宴。③收榖(gǔ):收养。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王恶之 恶:厌恶 .B.恐后之变也 恐:恐怖 .C.王曰:“善” 善:好 .D.闻大夫之相与语者 相与:一起 ..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A.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B.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C.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D.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田单给渡淄水的受冻老人赠送皮袍这件事,是想要收拢人心,伺机取代襄王。 B.田单给渡淄水的受冻老人赠送皮袍这件事,是齐襄王授意代他照顾百姓的。 C.田单给渡淄水的受冻老人赠送皮袍这件事,让齐襄王误认为田单想取而代之 D.田单爱护百姓是受到齐襄王的指示,才这么做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
(选自《左传·申胥谏许越成》)
①③
①
【注释】①虺(huǐ):泛指蛇类。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无拂吾虑 拂:违背 .B.夫越王好信以爱民 信:信用 .C.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 辞:辞别 .D.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 临:降临 .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A.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B.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C.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D.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吴王之所以答应越国的求和,是因为认为越国衰弱,起了恻隐之心。 B.越国之所以向吴国求和,是因为他们害怕吴王的威严。
C.通读全文可知尽管吴王刚愎自用,却有像申胥一样有谋略有见识的臣子。 D.文末说“荒成不盟”,可由此得知吴王并未答应越过的求和。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1~3题每小题3分,4题4分)
应元起椽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③④⑤
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薄选愞怖急,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值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边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 (选自邵长蘅《阎典史传》)
【注释】①椽(chuán)史:官职名字。②湖阑:涨潮。③摄篆(zhuàn):代理政事。④愞(nuò):同?懦?。懦弱;⑤鞬(jiàn):为马上盛弓箭的器具。⑥殪(yì):射死。⑦都司:官职名字;掌徼:执掌。⑧纛(dào):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会县令摄篆旁邑 会:适逢,恰巧遇上 .B.跃马大呼于市 市:集市,街市 .C.从我杀贼护家室 从:由,自 .D.人假一竿假:抓 .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A.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B.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C.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D.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湖阑/入内地将薄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调任江阴,任职当椽史,最高做过京仓大使。 B.阎应元一到任,便遇到了强盗,他就坐镇指挥大家与强盗决战。
⑦
⑧
⑥
①
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