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总论为整个报告的概括性章节,内容包含了报告每个章节的关键点。让每个看报告的人,看完总论就知道项目是做什么、怎么做、效果如何。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2)相关政策支持文件; (3)项目建议书; (4)委托方意图;
(5)有关的技术经济规范、标准、定额等指标; (6)有关经济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指标; (7)其他(环评报告等)。 4、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主要为业主提出建设项目的理由,各类政策支持文件的阐述,以及建设背景的简单描述。
二、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2、建设规模与目标
目标:项目建成后,达到的产量、产能或服务数量与范围 3、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具备了哪些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资金上是否能得到保证,自然条件符合建设要求,施工条件具备。
4、建设周期
5、项目投入的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6、资金筹措方案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以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 三、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本章的重点为建设背景阐述,提出充分的理由证明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项目;这里主要是找到相关政策文件,从国家至地方,提炼出文件中的重点作为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持。
一、建设背景
1、国家及地方发展规划 2、行业发展规划 3、项目建设的理由
二、建设必要性(即建设意义)
主要根据项目的建设背景,提出项目建设具备的意义;与背景相对应逐条分析。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或需求分析)
本章的难点在于资料的收集,能否收集到完整、科学的数据。同时,根据不同项目有所区别,如果是公益性项目(医院、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等),主要以需求分析为主,此类需求分析相对简单一点。而市场分析,目前主要以网上收集资料为主,大多缺少完整性和科学性,希望能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力求图文并茂。
一、市场现状调查
1、市场容量现状调查(包括供应及需求现状)
市场容量:在不考虑产品价格或供应商的策略的前提下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吸纳某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数目。
2、价格现状调查
3、市场竞争力现状调查(国内外市场竞争程度、对手情况) 二、产品供需预测(关系到规模的确定) 1、产品供需预测应考虑的因素 2、产品供、需预测
3、目标市场分析(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 目标市场即消费的特定群体(如分为高档、中档、普通等不同消费群体) 三、价格预测(关系到后面的财务评价)
四、竞争力分析
1、竞争力优势与劣势(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2、营销策略研究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方品方案
本章的重点在于建设规模的确定,难点在于理由的阐述。一般产品方案由业主来确定。
一、建设规模
1、总建设规模
2、建设规模的确定(理由) 有相关建设标准依据建设标准,同时根据上一章的市场分析(需求分析)来确定。
二、产品方案
三、建设规模比选(如果需要)
比选内容包括:单位产品生产能力投资、投资效益(即投入产出比)。 单位产品生产能力投资:项目投资额与项目设计生产能力的比值,也就是新增单位生产能力所需的投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愈少,从劳动消耗角度看投资效益愈好。
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本章节相对简单,主要在于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特别是要有最新的调查数据。
一、项目选址原则(根据不同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二、项目选址及现状 1、项目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土地权属类别 3、土地利用现状 三、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 2、基础设施 (1)供电、电源情况 (2)供水、水源情况
(3)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4)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来源等。
(5)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3、社会环境条件
主要上一年度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政策条件
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5、征地及拆迁移民安置条件 根据实际是否存在征地及拆迁情况 四、选址合理性分析 五、场址选择(如需比选)
1、工程条件比选:土地种类及面积、自然条件、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条件、社会依托条件、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施工条件等
2、经济性条件比选:建设投资比较(土地购置费、场地平整费、基础工程费、场外运输投资、场外公用工程投资、其它临时设施投资)
第六章 建设方案
本章是整个报告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如果有关于专业技术方案,有条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