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年第二学期(07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统考试题(B卷)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认识论 C、实践 D、唯物史观 E、人民群众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D、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E、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变化包括() A、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B、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C、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D、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E、制度具有共产主义性质
5、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上层建筑 E、社会结构
6、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 (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生产关系 E、社会分工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直接由( ) A、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C、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的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E、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8、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 )
A、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B、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 E、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9、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 ) A、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B、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实现补偿 C、两大部类的生产在规模上保持一定比例 D、两大部类的生产在结构上保持一定比例 E、加快资本周转的速度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 ) A、时而尖锐时而缓和,但总体趋势是缓和
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 生产资料增长与消费资料增长之间的矛盾 E、固定资本增长与流动资本增长之间的矛盾 11、真理是客观的,这是说() A、真理从内容上说是客观的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真理从形式上说是客观的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E、认识真理是物质性的活动
12、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 B、各国文化的变革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E、国际关系的松散
13、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E、国家和阶级依然存在,只不过不存在剥削阶级
14、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5、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
A、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B、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C、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E、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二、辨析题:(先判断,后说明;每题6分,共30分) 1、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2、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真理和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 4、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三、综合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所进行的巨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推动了全党的思想大解放和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才铸就了一个闪光的年代。创新,已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为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请结合哲学有关原理来分析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性?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