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商鞅——作法自毙的枭雄
商鞅做了一些什么嘛?我们昨天在讲的过程中应该说,虽然比较简略,但整体上应该都讲到了。但是商鞅说了一些什么,那是说了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要讲可能真是有一点挂一漏万。我要说明一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商君书》不一定全部由商鞅本人所作。所以我现在讲的“商鞅所说”的实际上讲的就是《商君书》所说的,就作为这本书,我们整体来研究它、来考察它,就这本书它讲了一些什么?这些东西对我们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非常糟糕的影响。那你说这本书难道没有一点正面的价值吗?那肯定有。我刚才讲了,我今天讲的是挂一漏万的,我们可能只能选一点比较重要的,或者说,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讲的。所以我今天可能更多的讲《商君书》里面负面的东西,让我们了解一下,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这种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实际地接触它,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人这样提倡过,并且,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的政治里面,在实际的政治生活里面,一再地被运用,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里面,实际上广大的人民,在很大的程度上,确实承受着这样黑暗的政治所带来的痛苦。当然我们说,这样的痛苦、这样黑暗的政治,不能由商鞅以及《商君书》这一本书来负责任,但是它确实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理论。
关于《商君书》,我想主要讲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他所谓的“壹民理论”。壹就是壹贰叁肆伍的壹,在这个地方当动词讲:统一、唯一;民就是人民。什么叫壹民呢?就是在国家里面,只要一种人,除了这种人之外,其他的人必须通过政策,使其走投无路,让他改行,让他变成这种人。如果他不能变成这种人,等待他的就是监狱、就是杀头。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壹民理论,简单地讲,就是国家只要一种民,哪一种民呢?就是生产的机器与战争的机器。所以《商君书》啊,法家的思想——商鞅也好,后来的韩非也好——他们是完全站在专制君主的一边,完全站所谓的国家利益的一边。所以,我们看这个标题,国家只要一种民。他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国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恰恰相反,人民是为国家服务的。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等待你的就是惩罚,而且是非常严酷的惩罚。
我们今天讲《商君书》内容,所以我们会引用很多《商君书》中的原话来加以说明。那么关于壹民的理论,我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概括,所谓壹民的理论,包括两个含义:
第一、国家只要一种“民”,就是耕战之民。平时你为国家生产,战时你为国家当炮灰。
你的存在的价值就在这两点。如果你不能作为这两种工具存在,你就是无用之民。国家只要一种民,而且还包含着第二个含义,国民只做一件事,就是耕和战。只要一种人,而且这些人只做一件事。实际上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如果稍微有一点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能力,我们就能知道这种理论是多么的残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天赋的方向。所以马克思讲共产主义的理论是什么?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什么?那就是每个的人性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那每个人人性是不一样的,他的爱好是不一样的,他的志趣是不一样的,他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如果让所有的人把自己的爱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自己的天赋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的国家就能够给人民提供幸福了,这样的国家也有他道德的基础了。但是商鞅的这种观点,我们显然在这样的国家里面你看不到。
我们接着往下看,比如说他讲到这样的理论时讲到:“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赏刑》)全是壹。圣人治理国家的时候——注意他这个圣人跟儒家讲的圣人又是不一样的,概念一不样的,法家讲的圣人当然就是法王,就是专制的君主,就是像秦始皇这样的人,他们就称之为圣人——这样的人治理国家的时候,“壹赏,壹刑,壹教”:统一赏罚、统一教化。赏赐是统一的。这个赏赐统一,不是说每次赏的东西是一样的,而是赏的理由是一样的。你为国家生产的粮食多了,就给你赏赐了,你只有为国家生产粮食多了,我才给你赏赐。你说我做一个学者,我有很多的思想,很多的学术成果,有没有赏赐?没有,只有惩罚,你进监狱吧,他不需要这个东西。所以壹赏的含意是什么呢?只赏赐一种行为,只赏赐一种人,你为国家生产粮食,你为国家打仗,杀了敌人的脑袋多,带回来敌人的头颅多,只有这两种情况给你赏赐,这叫作壹赏。
然后统一刑罚,还有统一教化。统一教化,实际上就是愚民政策。实际上我们知道真正的愚民政策,说白了不是不让人民受教育。如果不让人民受教育,人民也不一定听他的。所以真正的愚民教育政策是什么呢?真正的愚民政策是让人民只受一种教育,也就是说只接受他的教育,只接受他的思想,只接受他的观点:你必须听我的。所以壹教也就是这样:用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来教导他,其他所有的思想都是邪恶的,都是异端,都应该被清除掉。
他接着讲到了:“入使民壹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算地》)对内就是种田,对外就是战争。然后他讲到了:“民壹则农”,只会种田的人,就会变得很朴实。这个朴实实际上就是很愚昧啊!他已经没有思想了,也没有眼界了,
他没有见识过别的,他只会干这一项,自然就会变得所谓的朴实,这个朴实实际上是愚昧的意思。那么一个愚昧的人,一个无知的人,就会“安居而恶出”,他会很安分地待在自己的家里面,而不愿意出去。
“民之所欲万,而利之所出一。”(《说民》)老百姓有很多很多的欲望,但是国家应该让他所有的欲望都从一个渠道来实现:那就是你种田,你为国家去打仗。你做到这一点,那我们就可以赏赐你;如果你不这样做,就要惩罚你。所以“利出壹空者,其国无敌”。(《靳令》)“利出壹空”,就是利出一门,国家所有的资源都控制起来,把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控制起来,然后只让它从一种渠道出去,这样国家就具有了绝对的控制社会资源的能力,国家就会变得很强大,就会无敌。我们说,治理国家应该说有两个目标,就今天来说也同样如此:人民富裕安乐是一个重要目标,然后国家强大。但是国家仅仅以一个强大作为它唯一的目标,那末人民生活在这个国家里面就不会有幸福。所以我们看儒家的治国的理想,包括道家的很多想法,他们是希望把国家治理成一个富裕的安乐的国家,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而他们不愿意谈战争。所以孔子、孟子都是明确地反对战争的,庄子也是明确地反对战争的。我们把这个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法家正好相反:人民在这个国家里面能否幸福他们完全置之度外,这不是国家的目标,国家的目标就是一个:强大能攻。把国家的目标如此的绝对化,实际上就表明,在法家的政治理论里面,人民的幸福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我刚才讲到了,法家的理论实际上从骨子里面讲,他就完全为专制君主着想。我讲这个话,一点也没有委屈他们。
那么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一个什么问题呢?导致整个社会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没有个体的幸福。因为国家只要一种人,当然,所有的人里面可能有人适合于种田,也可能有人喜欢当一个农民,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喜欢,很多人可能在其他方面很有天赋,他在其他地方很有兴趣,但是你现在的国家只允许这一种人存在,所以在这样的国家里面,没有个性存在的空间,没有个性发展的可能,也没有个体的幸福,不存在个体的幸福。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整个的社会目标,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面,社会的目标,他的合理性,他的正当性,是不能得到保障的。因为整个社会决策的层次,他的决策的机制,不是合理的,不是有序的,不是可控的。他是由一个专制君主根据他自己的喜怒无常的心情来决定的,今天高兴了,他就这样;明天不高兴了,他又那样。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一个专制的社会里面,政府可以有一个道德上的目标,做不到的!
所以,在专制的社会里面可能会得到一个效果:就是万众一心。但是你要知道万众一心的时候,当我们所有的人都向一个方向想的时候,它就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体的思想、个体的精神都没有了;其次,万众一心必须是通过专制才能得到的,它必须通过思想控制才能得到的。然后这样确立的目标是由谁来决定的呢?不可能是一个很合理的决策者,他一定是由专制的阶层,尤其是有一个独立的、某一个单个的君主来决定的。所以这样的国家的目标,是不能保证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所以商鞅的这样的治国方略到最后让秦国变成了什么呢?实际上秦国最终变成了一个监狱。所以按照《商君书》这样的一种理论,最好的政治就是刑律、刑法、法律;最好的国家就是监狱。这是我对秦国社会的一个总结。
在《商君书》理论里面,实际上最终秦国也确实把这些理论实现了。这是讲他的壹民的理论。
与之相关的还有一点,我们说第二点:胜民理论、制民理论。胜就是战胜的意思,制就是法制的制,制服的制——把老百姓制服了。我们要知道,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总是有他独立的个体的意志的。所以你要让他完全地照国家的意愿来行动,一定要有相应的手段逼迫他这样做,包括监狱,包括赏,包括罚。所以商鞅在提出了壹民理论以后,自然的从逻辑上讲,肯定会提出胜民理论。现在我们来看看胜民理论,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理论。什么叫胜民呢?就是政府或者说是国家战胜人民。国家一定要战胜人民,国家一定要压服人民。他把国家和人民看成是个跷跷板:如果国家上去了,人民就必须下来;如果人民上去了,国家就会下去。所以为了让国家强大,国家一定要战胜人民。这是他的一种理论,比如他说到了:“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弱民》)
《商君书》这一本书它里面有很多的思想,很多的言论,我们看不出来它有什么逻辑的论证。像这样的话,我实在是找不出来他的理论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人民弱了国家就强大了?为什么国家强大了,人民就一定要弱下去?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个论证是怎么来的?但他就是这么提倡的,他就这么主观认定。所以他讲到了“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所以那个有秩序的国家一定要削弱人民的力量。所以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愚民政策。我们读完《商君书》以后应该知道:还有一个弱民政策。让老百姓愚当然是让他弱的一种方法。你看他把国家和人民如此尖锐地对立起来。
“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先胜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