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攸同:万般福禄同在。攸同,相同。攸,所。《诗?小雅?蓼萧》:“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20.致孝思高曾以上;尊古礼宗庙为先。 致,通“至”,极尽之意。
孝思:孝亲之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魏”书?孝感传?赵琰》:“年餘耳顺,而孝思弥篤。”
21.继高曾孝思不匮;奉俎豆明德惟馨。
孝思不匮: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匮,缺乏。《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22.教孝教忠开世德;且耕且读振家声。 23.谋烈远贻山石厚;苹蘩时荐水泉香。 烈:光明;显赫。《诗·周颂·载见》“休有烈光”。 贻:遗留。“贻”通“遗”。
苹蘩:(1)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左传?隐公三年》:“苹蘩蕰藻之菜……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晋左思《蜀都赋》:“杂以藴藻,糅以苹蘩”。(2)泛指祭品。 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诗之二:“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苹蘩。” 清方文《宋遗民咏?方韶卿凤》:“葬之乃祖侧,岁时荐苹蘩”。 24.绳其祖武唯耕读;贻厥孙谋在俭勤。 25.雅言不外诗书礼;家教无非孝弟慈。 26.僾见忾闻昭祀典; 贻美绳武焕宗祊。
僾见忾闻:僾〈念:ài 爱音〉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
- 21 -
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祀典:祭祀的仪礼。南朝宋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敬躬祀典,告奠圣灵。”唐陈羽《明水赋》:“神灵是享,祀典攸传”。 贻美:遗美。指遗留下来的美好风尚、德行等。汉班固《两都赋》序:“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闕也。”唐张说《东都酺宴》诗序:“斯固《雅》《颂》之餘波,政教之遗美。”元刘赓《睿宗皇帝加上尊谥册文》:“刚辰爰卜,遗美载扬”。
绳武:继承祖先业迹。《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绳,继,武,迹。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
宗祊:宗庙;家庙。《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絶祀,无国无之”。《国语·周语中》:“今将大泯其宗祊,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韦昭注:“庙门谓之祊。宗祊,犹宗庙也。”
27.满门忠节传宇内;世代宗亲在人间。 28.漫说不如我同姓;须求无忝尔所生。 漫说:别说,不要说。
须求:求取。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
无忝:
洽:指融洽。感情或行动上一致。也指感情好,没有隔阂和抵触。
- 22 -
群黎:百姓。
安:安宁。
衽席<衽rèn>:床褥与莞簟。泛指卧席。《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衽席,单席也。”. 贾公彦疏:“衽席者,亦燕寝中卧席…… 司农云‘单席’,则卧之簟席。”引申为寝处之所。清王韬 《变法自强下》:“视万里有如咫尺,经沧波有同袵席。”
法:指宗法。
三尺: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懔:懔懔。畏惧;危惧貌;戒慎貌。《书·泰誓中》:“百姓懍懍,若崩厥角。” 孔传:“言民畏紂之虐,危惧不安。” 晋陆机 《文赋》:“心懍懍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明方孝孺 《答金景文书》:“僕独学宜加懍懍,而以弗获闻己过为惧。”
风霜:指法纪的严肃。《齐书?崔祖思传》:“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30.藉谈数典知有祖;富辰小忿不忘亲。
藉谈:春秋晋国大夫,“数典忘祖”的主角即是指他。
数典知有祖:相对“数典忘祖”而言。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
- 23 -
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富辰小忿不忘亲:出自《左传》﹕鲁僖公24年,郑伯怨周襄王,引起襄王之怒,想引狄人伐郑,周襄王的大夫富辰谏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意思是,兄弟间虽然有一些摩擦,但还是一脉相连的亲缘。这句话是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
31.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丕著:显著。明显,引人注目。丕:大。著:显明,显出。 钟:钟毓。钟灵毓秀。指美好的风土诞育优秀人物。 清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江海之所涵濡,膏壤之所钟毓。” 清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小妹见浙江山水清嘉,人文秀淑, 山阴道上,钟毓尤奇,便拟托生彼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节译十一月四日渤海报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书》:“东鲁开化最早,文明独先,山河钟毓,代生圣哲。”
麟趾:比喻子孙昌盛。南朝齐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宋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祖泽:指祖先的恩泽。 清曾国藩《日记?省克》:“观近年忝丁之
- 2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