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初中古诗文教学与想象作文教学有效结合
作者:陈铿
来源:《师道·教研》2014年第06期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近年来,我在古诗文教学中利用古诗文让学生打开想象,进行写作训练,发现古诗文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很好素材。把想象作文与古诗文教学紧密结合,是提高学生想象作文的重要途径。 〓〓一、合理想象,扩写古诗文
〓〓想象作文是学生运用想象,描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或者虚构故事的文字样式。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重心在写人记事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不擅长或不会描写。描写有关于人物和环境的,学生多忽略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学生多忽略自然环境的描写。但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能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性格,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在写景抒情类的散文中更是主体。而流传至今的古诗文,语言精练,意境优美,主旨深远,画面隽永,是初中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古诗文的篇幅有限,提供的信息也有限,但都是一字千“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写作,对那些写景叙事佳句进行合理想象,扩写古诗文。
〓〓在教学杜甫的《春望》一诗时,我让学生结合诗歌创作的写作背景,充分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有学生是这样描写的:“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又比如在《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情景描摹得栩栩如生:“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这一座孤城伶仃而立,紧闭着城门。”
〓〓其实古诗文中的写景佳句多如牛毛,比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我们在让学生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写作,浓彩重笔描绘这些场景,既是对古诗文精华的深度吸收,更是学生模仿描写、学会描写的二次创造。 〓〓二、创设情境,改写古诗文
〓〓针对一篇古诗文,我们把它故事化,让学生在品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其背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张晓风在读张继的《枫桥夜泊》,不是改编出了《不朽的失眠》吗?唱红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创造灵感不是来自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吗?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作为学生想象的平台:“我”在旅途上是如何想念家中的父母妻儿/“我”在萧瑟的深秋回忆在家享受的天伦之乐
相关推荐: